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噪刺莺属 > 白喉噪刺莺
白喉噪刺莺

白喉噪刺莺

英文名:White-throated Gerygone

学名:Gerygone olivacea

【简介】
白喉噪刺莺(英文名:White-throated Gerygone,学名:Gerygone olivacea)是雀形目细嘴莺科噪刺莺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以及新几内亚东南部。其别名包括白喉林莺、白喉食虫鸟、灌丛金丝雀及本土金丝雀。

【外形特征】
成鸟面部呈暗色,有黑色眉线延伸至眼睛,背部呈现灰棕色略带橄榄色,尾部有宽黑亚端带和大白色边缘的斑点,除中央尾羽外皆有。下体颜色鲜亮呈黄色,喉部白色。它们的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相似,幼鸟则表现为下体全黄,面部标记不明显,眉线黄色,眼和喙呈褐色。各亚种在其大小、尾斑以及喙的大小上存在差异。

【鸣叫特征】
白喉噪刺莺的鸣叫声主要用于领地声明和吸引异性伴侣。在夏季,这种鸣叫频率较高,是一系列悦耳的哨音,音调起伏平稳且时长较长。这些鸣叫声特别类似于西噪刺莺的鸣叫,但其音量更大、更自信。此外,还有重复下降的颤音,伴随着双音节引入。在新几内亚的cinerascens亚种,鸣叫声尤为独特,高音、精致,带有银色的下降颤音。

【生活习性】
白喉噪刺莺主要以昆虫为食,它们捕食多种节肢动物,如甲虫、苍蝇、蝽以及膜翅目的黄蜂、蚂蚁和鳞翅目的蛾类。这种鸟类常独立或成双活动,有时亦会加入混合鸟群,与灰扇尾鹟、棕啸鹟、西噪刺莺和白喉抚蜜鸟一同觅食。它们在树冠层和地面觅食,有时也会飞扑或悬停追捕猎物。

【繁殖习性】
白喉噪刺莺通常在夏季繁殖,繁殖季节通常是8月到次年的1月,有时3月至5月也有记录。它们通常独居繁殖,巢为椭圆形,顶部覆盖,一侧入口,由树皮碎片和蜘蛛网粘合,并以羽毛或细植物纤维涂抹内部,巢悬挂在树或灌木的外枝上,高度通常在2至12米之间。巢寄生现象较为普遍,常被扇尾杜鹃、灌丛杜鹃和多种青铜杜鹃寄生。

【外型辨识】
白喉噪刺莺与黑头噪刺莺相比,色彩更为鲜明,其尾部有白色斑点,而雄性黑头噪刺莺头部上方则具有深色标记。幼鸟与黑头噪刺莺相似,不过,黑头噪刺莺尾部没有白色斑点。

【保护状况】
白喉噪刺莺目前处于IUCN的保护级别,列为低危(LC)。

【地理分布】
白喉噪刺莺的地理分布广泛,主要见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以及新几内亚东南部。分布区域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岛屿,太平洋诸岛屿,如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还包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