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噪刺莺属 > 褐噪刺莺
褐噪刺莺

褐噪刺莺

英文名:Brown Gerygone

学名:Gerygone mouki

【简介】
褐噪刺莺(英文名:Brown Gerygone,学名:Gerygone mouki),隶属于雀形目刺嘴莺科噪刺莺属。该物种原生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典型的雨林鸟类。

【外形特征】
褐噪刺莺体长约9-11厘米,体重约5.5克。上体呈深橄榄灰至橄榄褐色,头部略带灰色调,具备黑色眼线以及淡色眉纹,延伸至眼后。颈侧及面颊部灰褐色。尾部黑色,带有宽黑亚端带,部分尾羽可能带有白色尖端。下体发白色,除了胸腹部有淡黄褐色晕染外,并以乳白色下尾覆羽为特点。虹膜颜色为砖红色至深棕色,喙和足底均为黑色或橄榄灰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的雨林,也可见于湿润森林和地区植被。它们通常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蝇、蝽、蚜虫、膜翅目和鳞翅目的幼虫等。

【鸣叫特征】
该物种全年都会发出单调的'what-is-it, what-is-it'叫声,听起来缺乏其他刺嘴莺特有的甜美音质。它们也会发出柔和均匀的音调'3-5'音节'diddle-it-did-it',用于联络。偶尔,还可能模仿黄脸吸蜜鸟及东黄鸲鹟的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为6月至2月间,高峰期则在9月至12月之间。雌鸟筑造椭圆形的顶部狭窄巢穴,入口狭长,使用绿色苔藓、蜘蛛网或细根系固定,并装饰有浅色苔藓。内壁以细树皮纤维、柔软植物绒毛、羽毛或苔藓填充。巢穴设有下垂尾巴形状的“尾巴”,并悬挂于离地面3-6米的树、灌木、树苗或藤蔓等地点。平均每窝产卵2-3枚,呈白色到淡红色,并覆盖有细小的红至紫斑点。孵化期约为18-19天。培育期持续14-16天,由双亲共同照看。

【外型辨识】
与沼泽噪刺莺和棕胸噪刺莺相比,褐噪刺莺独特之处在于其明显的白色眉纹和灰脸。与红树林细嘴莺的对比也显示,后者虽然有白色眉纹,但没有灰脸特征,并且两侧会有更多的白色以及更红的眼睛。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褐噪刺莺的保护等级为低危(LC),即未被列为受威胁物种。

【地理分布】
褐噪刺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从海岸直到大分水岭的坡地和高原上。在维多利亚州的南部和西部,分布范围有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