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嘴莺科 > 噪刺莺属 > 灰噪刺莺
灰噪刺莺

灰噪刺莺

英文名:Grey Gerygone

学名:Gerygone igata

【简介】
灰噪刺莺(英文名:Grey Gerygone,学名:Gerygone igata),隶属雀形目细嘴莺科噪刺莺属的小型鸟类,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包括北岛、南岛及附近的斯图尔特岛和各卫星岛屿。

【外形特征】
灰噪刺莺体长10厘米,体型小巧,体重约6.5克。其外观特征为灰色上体及淡灰色至近白色下体,尾羽深色并有明显的白色尖端,在飞行中非常醒目。虹膜呈独特的红宝石色,喙与腿呈黑色。雄鸟和雌鸟外形相似,幼鸟外观色调较淡,眼色为棕色。

【生活习性】
灰噪刺莺主要栖息在森林地带,偏好混合了本地和外来树种的环境。这种小鸟主要捕食昆虫和蛛类,并偶尔食用小果子及种子,觅食时常常单独行动或成对活动,有时候会与其它小型鸟类形成多达八只的小群。它们从海岸平原至海拔1500米的亚高山区都有其踪迹,不过高山地区的密度较小。

【鸣叫特征】
灰噪刺莺的鸣叫声独特而悠长,轻快地开始并逐渐形成复杂的颤音序列,时而升高时而下降。在春季繁殖期间,雄鸟的鸣叫频率和音量显著增加,而雌鸟及幼鸟则发出次级鸣叫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独特的森林声音。在觅食和社交活动中,它们还会鸣叫短促的颤音或啾啾声,特别是在追逐或交配时,会发出尖锐的叽喳声。

【繁殖习性】
灰噪刺莺的主要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次年1月,在南岛和斯图尔特岛稍晚。此鸟一般是独居的,实施一夫一妻制。筑巢时通常由雌雄共同合作,雌鸟产下3到4枚卵,初见雏鸟时全由雌鸟负责孵化,大约19.5天后小鸟能够离巢,随后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喂养约4周时间。

【外型辨识】
灰噪刺莺在新西兰还具有文化意义,毛利人认为其春季鸣叫标志着作物种植季节的开始。这种小鸟能够生存在城市、乡村以及其他有人类活动的区域。通过其体型、颜色和鸣叫可以轻易区分它与其他鸟类。

【保护状况】
灰噪刺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灰噪刺莺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包括北岛、南岛及附近的斯图尔特岛和各卫星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