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噪刺莺
英文名:Yellow-bellied Gerygone
学名:Gerygone chrysogaster
【简介】
黄腹噪刺莺(学名:Gerygone chrysogaster),亦称作Yellow-bellied Gerygone,是雀形目刺嘴莺科噪刺莺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其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群岛及其周边岛屿的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
黄腹噪刺莺的身体长约10厘米,成鸟的上体呈橄榄褐色,翅膀和尾翎则更深,脸部偏灰,具有狭窄的浅色眉纹和几乎在两侧断裂的薄淡色眼圈。下体从眼睑至胸部为灰白色,胸腹部区域呈现出鲜艳的淡黄色。虹膜为红棕色,喙黑色或在新几内亚北部部分地区为淡色,腿则呈现淡角质色至紫肉色。雌雄差异不大,而幼鸟的耳羽则更显得灰白色,略带棕色。
【生活习性】
黄腹噪刺莺栖息于雨林、次生林、季风林及河岸植被中,主要活动在从海平面至约760米之间的各类海拔区域,但在低地最常见。它们通常单独、成对或以小群体的方式活动,尤其是在觅食过程中,这类群体成员数最多可达五只。觅食时,它们常常从包含树叶在内的不同层次中捕捉昆虫,偶尔会悬停或跃动捕捉猎物。
【鸣叫特征】
黄腹噪刺莺以其独特而多变的鸣叫声而著称,通常发出的一系列上升的三音节声音,例如‘pu-pu-pu pe-pe-pe pi-pi-pi’,并常常随后聆听上下交错的音节组合。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出现在不同的月份,如8月到9月,2月和5月。它们大多以成对的方式筑巢。这些巢大多是椭圆形的悬挂结构,入口位于侧面顶部附近并向下延伸,巢由纤维和蜘蛛网交织而成,内部则使用柔软纤维铺垫,并且从底部垂坠出较长的“尾巴”来伪装。典型的黄腹噪刺莺巢中会孵化三枚蛋。
【外型辨识】
较为罕见的是该鸟种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合作繁殖现象,即四只个体共同照料雏鸟。
【保护状况】
黄腹噪刺莺可与雌性黑头噪刺莺混淆,关键的区别在于前者背部和尾部是棕色而非绿色。不同亚种在颜色上的细微差异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它们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