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鹮科 > 隐鹮属 > 秃鹮
秃鹮

秃鹮

英文名:Southern Bald Ibis

学名:Geronticus calvus

【简介】
秃鹮(学名:Geronticus calvus),是鹈形目鹮科隐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主要生活在非洲南部高海拔地区。它们成群栖息在干燥环境和海拔1200-1850米的草地中,也是莱索托的国鸟。

【外形特征】
这种鸟面部极其引人注目,有着裸露的红棕面部、红色腿部、头部,以及一个呈红色、稍向下弯的鸟喙。成鸟约78厘米长,背部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能会显示蓝色光泽。雄鸟体型稍大,鸟喙与脚较长。幼鸟则呈现出灰暗色,缺乏橙黄色的翼斑,头部有灰褐色的羽毛覆盖。

【生活习性】
秃鹮偏好由短草构成的开阔区域,尤其是那些最近被烧过的草地,在这些区域筑巢。它们主要以昆虫为主食,如蚱蜢、甲虫和毛虫,也会食用蚯蚓、蜗牛、蛙和一些小型哺乳动物的尸体。

【鸣叫特征】
响应威胁或交配时,它们会进行喙击并发出“hauuuuw”拉长叫声。“ky-ooh”或“kek-kek-kek-kek..”也是它们常见的叫声。觅食时,幼鸟会用“shreeee”向父母请求食物。

【繁殖习性】
繁殖一般从7月开始,直到8月至10月之间产生1-3枚蛋。每枚蛋孵化期约为26-32天,幼鸟在出生后的40-60天内学会飞翔。它们在3岁左右即达到性成熟,一只已被记录到至少存活了11年的个例。

【外型辨识】
与之在飞行过程中可能混淆的噪鹮相比,鸽子颈部粗大,头部形状不如秃鹮。秃鹮在栖息地选择和繁殖行为上与噪鹮有显著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秃鹮目前被列为易危(VU)物种。它们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内,禁止这种鸟类及其制品的出口和贸易。

【地理分布】
虽然多数时候分布在非洲南部的高地,尤其是在莱索托、南非东北部和斯威士兰等地区,人口数量在20世纪初期遭受显著下降。人类捕杀、难以获取的食物以及生境减少和退化是导致其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