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掘穴雀
英文名:Puna Miner
学名:Geositta punensis
【简介】
高山掘穴雀(学名:Geositta punensis),又被称为Puna Miner,是灶鸟科掘穴雀属的一种鸟类,在南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较为常见。这种鸟的体长约13.5至14.5厘米,体重在22至29克之间。它们通常活跃于秘鲁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的普纳(Puna)草原,以及裸露的山坡和贫瘠的高原地带。
【外形特征】
高山掘穴雀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掘穴雀,具有独特的羽毛特征和外形。它们的头部至臀部是淡沙棕色,尾羽覆羽颜色较浅;翅膀上的覆羽和飞羽为深褐色,尾部为方形至微凹形状,基部淡红褐色,外侧尾羽外缘为白色。下体颜色从淡黄至白色,两胁略带淡红褐色。虹膜呈现棕色,喙呈黑色,下颚基部蓝灰色,腿和脚的颜色较深。雄性和雌性外形一致,幼鸟的具体特征尚不详,未见相关描述。
【鸣叫习性】
高山掘穴雀的鸣叫声独特,以尖锐且音调逐渐提高后又下降的'veoo'音符为特征,持续时间常超过20秒。同时,它们在飞行过程中也会发出尖锐、丰富的'pzea'或'kvee'声。
【生活习性】
昂首栖息在高原的广阔地域,尤其是在海拔3200至4600米的普纳草原及其邻近的山坡地带,偶尔会活动在灌木丛生的峡谷上空开阔地带,主要觅食季节里以昆虫和种子为食,既可单独又能成对地觅食,从地面、植被地带或小灌木采集食物。
【繁殖习性】
高山掘穴雀在南半球夏季繁殖。例如,在智利,繁殖期为10月至1月;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观测到幼鸟的时间则为1至2月,显示其繁殖和育雏期有重叠。一般推测繁殖时为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结构,它们的巢建在被土豚(Ctenomys)挖掘洞穴末端,每窝产2至3枚卵。
【外型辨识】
该物种在特定生境下与掘穴雀相重叠,但数量明显较少。区别在于高山掘穴雀纯白的腹部无胸部条纹且拥有较短而直的喙,飞行时能明显看到翼上的锈色斑块和尾基部的淡红褐色,较为易于识别。
【保护状况】
高山掘穴雀(IUCN保护级别:LC,无危)在重度放牧的高原环境中与人类长期共存,未发现其生活受到威胁。因此,它们涉及的抗生存条件和资源利用方式,目前处于稳定生存状态。
【地理分布】
高山掘穴雀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阿尔蒂普拉诺地区,包括秘鲁南部、玻利维亚西部、智利西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分布呈现出较为广泛的居住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