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鸫科 > 少斑地鸫属 > 灰地鸫
灰地鸫

灰地鸫

英文名:Ashy Thrush

学名:Geokichla cinerea

【简介】
灰地鸫(英文名:Ashy Thrush,学名:Geokichla cinerea)属于雀形目鸫科少斑地鸫属。主要栖息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民都洛岛北部。

【外形特征】
灰地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约18至20厘米。其上体呈现暗淡的钢灰色,并且翼上具有两条白色翼条,翼覆羽的基部呈现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眼上方有一条较宽的黑色垂直纹路,向下延伸至脸颊和耳羽前部形成次级纹路,而脸颊和耳羽为白色,颌部以下部分呈现白色,胸部密集分布黑色斑点,腹部则稀疏地分布黑色斑点,尾下覆羽全白。喙色较暗,腿呈淡黄色。雌雄个体外观相似。

【生活习性】
灰地鸫在森林的地面觅食,主要栖息于热带湿润的低地和山地的森林中。它们偏好开阔森林地而不是密林,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影响。

【鸣叫特征】
灰地鸫的鸣唱特点在于其一系列旋转上升后下降的口哨声,声音略带嘶哑,有时也会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繁殖习性】
在菲律宾吕宋岛的Quezon市,记录显示灰地鸫的繁殖季节大约从二月至八月,观察到筑巢的时间在三月和五月末至六月初。此外,观察到二月份繁殖状态的个体、五月发现到两只幼鸟,十月见到完全成长的幼鸟,十二月记录到一只未成年雌鸟。

【外型辨识】
在外观方面,灰地鸫与虎斑地鸫和巽他地鸫相似,但体型更小,下体具有斑点而非鳞片状,眼部有明显的垂直黑纹。此描述有助于从这些相似种中区分灰地鸫。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灰地鸫被列为VU(易危)等级。其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源于大规模的森林砍伐,预计未来因伐木和道路建设将导致持续的栖息地丧失。此外,非法狩猎和宠物捕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种群数量产生负面影响。

【地理分布】
灰地鸫主要栖息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民都洛岛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