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吸蜜鸟
英文名:Varied Honeyeater
学名:Gavicalis versicolor
【简介】
杂色吸蜜鸟(Varied Honeyeater,学名:Gavicalis versicolor),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加维吸蜜鸟属。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沿海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
【外形特征】
杂色吸蜜鸟的外观特征包括橄榄绿色的背部与腹部的淡黄色并带有灰色条纹。头部、颈部及前额呈橄榄色,面部饰有黑色面罩,边缘配以亮丽的黄色,面部同样有白色簇状羽毛点缀。翅膀上的次级飞羽与覆羽边缘分布着黄橄榄色的斑纹,形成浅色翼斑。下体主要呈黄色,腹部为奶黄色,下尾覆羽则为橄榄灰色,顶端边缘呈绿边。
【生活习性】
杂色吸蜜鸟多以花蜜和昆虫为食,亦在低潮时捕捉泥中甲壳类动物。它们会在红树林和其他树木的外层枝叶上搜寻食物,并在开花的红树林品种中探花,包括白松纳特(Sonneratia alba)、伞树(Schefflera actinophylla)、椰子树(Cocos nucifera)等。
【鸣叫特征】
杂色吸蜜鸟的鸣叫声特征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在澳大利亚,叫声响亮有力,有着欢快悠扬且旋律优美的特性。而生活在新几内亚的个体则发出悦耳的音乐般气泡系列声,音调起伏多样,以圆润的气泡声为主。
【繁殖习性】
杂色吸蜜鸟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澳大利亚的旱季,表现为3月至4月,6月至7月以及9月至10月。巢卵呈浅碗状或扁平杯状,通常悬挂于红树林中细水平或下垂树枝上。每穴一般产卵2枚,双亲共同喂养雏鸟及幼鸟。
【外型辨识】
该物种分布新几内亚的沿海地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包括托雷斯海峡群岛,尤其是在东北昆士兰地区。分别存在两个亚种:G. v. sonoroides分布在新几内亚西北部Raja Ampat岛、Yapen岛,新几内亚北部沿海、米尔恩湾群岛和D'Entrecasteaux群岛;G. v. versicolor则分布在新几内亚南部沿海、托雷斯海峡群岛,以及卡佩约克半岛东北角。
【保护状况】
杂色吸蜜鸟目前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