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褐噪鹛
英文名:Sunda Laughingthrush
学名:Garrulax palliatus
【简介】
灰褐噪鹛(学名:Garrulax palliatus),是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山区。
【外形特征】
灰褐噪鹛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约为24-25厘米。头部和胸部呈现灰褐色,翅膀和尾巴呈现栗色。指名亚种的冠部、肩部为暗灰色,背部和肩羽为暗褐色,翅膀边缘和尾部为深棕色。眼周有一圈淡蓝银色的眼环,喙为黑色,腿为棕黑色或灰黑色。雌雄外观相似,幼鸟背部和肩部多混合灰棕色,腹部较暗淡。虹膜呈暗灰色。
【生活习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蛾类和毛虫等,也食用植物种子和果实。通常以群体活动,多达12只或以上。在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常在黎明和人工照明下搜寻飞蛾。在热带区域,该物种并不排斥与其他物种共同觅食,例如偶尔与裸颊拟啄木鸟一起活动。
【鸣叫特征】
群居时的叫声起始平缓,之后快速增多,形成嘈杂混乱的声音。叫声类似于“yieu, yieu”,有时混杂着“ydidit”和“yirdrrt”音节。叫声会转为“wikachwakachwikadiwik”或快速重复的“wiku”,或连续的“wipiwuwipiwipiwu”。此外,还可能发出嘶哑的颤音、颤动的“yo, yo, yo...”、“jieu, jieu”、“jup, jup”等声音。
【繁殖习性】
原文未提及具体信息。
【外型辨识】
灰褐噪鹛与栗头噪鹛相比,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但相对更羞怯。鸣叫声独特,能作为辨识的重要特征。
【物种区别】
原文未提及具体信息。
【保护状况】
面临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威胁,如野外捕猎、森林砍伐导致的栖息地损失和捕捉。考虑到这些因素,IUCN将灰褐噪鹛的保护状况列为近危(NT),需要进一步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分布于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山区。栖息环境主要为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和山地森林。灰褐噪鹛在基纳巴卢国家公园等地被观察到,包括婆罗洲的Kayan Mentarang国家公园和苏门答腊的Gunung Leuser国家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