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弯嘴鹛科 > 弯嘴鹛属 > 弯嘴鹛
弯嘴鹛

弯嘴鹛

英文名:Papuan Babbler

学名:Garritornis isidorei

【简介】
弯嘴鹛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为25厘米,体重在30至47克之间。其外翼主要为锈褐色,头顶、背部及翅膀上覆羽的颜色为橄榄棕色至锈棕,尾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纹理。下巴、咽喉、耳羽和上胸部呈现出橙色,并带有淡黄的点缀,形成一个模糊的面部淡色面具,向下逐渐变深为较深的锈红色。腹部、腹侧及尾下覆羽同为锈色;下翼覆羽和腋羽也是锈褐色;虹膜呈现淡棕色或暗黄色;喙部为橙黄色,上喙基部为深色;腿色为深灰色。性别相似,幼鸟虹膜较深为棕色,头顶颜色偏橄榄色(锈色较少)。幼鸟与成鸟难以区分,但是虹膜为深棕色,上体色调呈现斑驳变化。

【外形特征】
弯嘴鹛是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为25厘米,体重在30至47克之间。其外翼主要为锈褐色,头顶、背部及翅膀上覆羽的颜色为橄榄棕色至锈棕,尾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纹理。下巴、咽喉、耳羽和上胸部呈现出橙色,并带有淡黄的点缀,形成一个模糊的面部淡色面具,向下逐渐变深为较深的锈红色。腹部、腹侧及尾下覆羽同为锈色;下翼覆羽和腋羽也是锈褐色;虹膜呈现淡棕色或暗黄色;喙部为橙黄色,上喙基部为深色;腿色为深灰色。性别相似,幼鸟虹膜较深为棕色,头顶颜色偏橄榄色(锈色较少)。幼鸟与成鸟难以区分,但是虹膜为深棕色,上体色调呈现斑驳变化。

【鸣叫特征】
弯嘴鹛发出悠长而重复下降式的哨音“weeuuuu!”,此外伴有粗糙的嘶哑声及叽叽喳喳的叫声。

【生活习性】
该种鸟类生活于新几内亚低地森林中。通常与其它物种共同活动,例如新几内亚鹃鵙和锈色林鵙鹟,以吵闹的形式搜寻树丛中的昆虫。它们采用传声带状的方式进行觅食,表现出强烈的集群性特征。

【繁殖习性】
繁殖通常发生在雨季和旱季中期,即便在这些时期,繁殖信息也较为稀少。有研究显示,弯嘴鹛可能实行合作繁殖模式,即一对配偶在接受帮手的合作下筑巢并提携育雏。筑巢行为主要表现为创造一个结构庞大、长达1至2米的吊状结构,呈现屋檐门廊的形状,入口处带有一个侧面屋顶。内部空间约30厘米宽,而下垂的“尾巴”则长约50厘米,主要由干枯的藤蔓和纤维构成,内置棕榈叶和竹叶,通常悬挂在距离地面上3至9米的垂直藤蔓或律师藤(Calamus)上。

【外型辨识】
弯嘴鹛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一个长而弯曲的喙,并呈现出明显的黄色色调,区别于新几内亚鹃鵙和锈色林鵙鹟等近似种。

【保护状况】
关于弯嘴鹛的IUCN保护状态尚未明确。

【地理分布】
弯嘴鹛广泛分布于澳新界(澳大利亚新西兰区域),主要生息在Misool(四王群岛,即新几内亚西北部)、Bird's Head(鸟头半岛)和Neck(新几内亚西北部)至新几内亚东南部。此外,地理分布还涵盖了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