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丘鹬科 > 沙锥属 > 针尾沙锥
针尾沙锥

针尾沙锥

英文名:Pin-tailed Snipe

学名:Gallinago stenura

【简介】
针尾沙锥(学名:Gallinago stenura),是鸻形目丘鹬科沙锥属的小型水鸟,体长范围介于21-29厘米之间,体重范围为84-182克。因尾部独特的针状外侧尾羽而得名,每对尾羽之间夹有一根又细又硬的羽毛,并能形成扇形展开。

【外形特征】
针尾沙锥与扇尾沙锥及大沙锥在外形上虽有相似之处,但体型较小、尾部较短,飞行时脚趾伸出尾外也较为明显。脚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外侧尾羽独特,如针般细长硬挺。其上体羽毛复杂多彩,分散着棕色、黑绒色和白色条纹;胸部也覆盖着淡黄色条纹和黑色斑点,腹部则是白色。翅下覆羽暗色较多,与扇尾沙锥存在显著差异。

【鸣叫特征】
在受到惊吓后,针尾沙锥会高声唤起类似鸭子的“嘎-”叫声,声音带有较高的喉音和鼻音,比起扇尾沙锥的叫声显得更为急促,偶尔会有滑音随鸣叫出现。

【生活习性】
该鸟通常冷淡且警觉,成鸟和小群昼伏夜出,黄昏黎明期间在浅水区或是湿草地等潮湿地带觅食,有时出现在收割后未干的土地上。食物来源以昆虫、幼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主,也有一些草籽和农作物的种子。针尾沙锥群体一般单独或聚集在一定数量,以稻田、湿洼地等半干燥湿地区为偏好。

【繁殖习性】
针尾沙锥的繁殖期为5到7月,雄鸟在求偶飞行时会做出一系列特殊的飞行和尾部分音节的开合展示来吸引雌性。巢通常隐藏在干燥的草地或是湿润的土丘上,由干枯草、松针和落叶杂草等简单材料组成。每窝通常产下4枚卵,卵呈梨形,颜色从灰白、黄色到绿色,布满了大块褐色或赭色斑点。卵的平均大小为测量长(37-44.5毫米)×宽(27-31.5毫米)。

【外型辨识】
虽然针尾沙锥、扇尾沙锥和大沙锥外形相近,但是由于针尾沙锥的体型较小、尾部较短且飞行时脚趾伸出明显,可以帮助在野外和扇尾沙锥、大沙锥等相似物种中辨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于2016年的评定,针尾沙锥目前被归为无危物种。根据在印度次大陆的一些记载,越冬针尾沙锥的数量估计在25000至1000000之间。此外,针尾沙锥的分布范围因人类活动引发的栖息地变化有所增加。

【地理分布】
针尾沙锥在繁殖期分布于北极欧亚地区与高亚地区,包括新疆北部、蒙古国北部及俄罗斯远东等地的沼泽、湿草地。非繁殖期则散开于海拔2300米以下,延伸至西非地区。分布范围覆盖了印度次大陆、东南亚、斯里兰卡、菲律宾北部等多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