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沙锥
英文名:Puna Snipe
学名:Gallinago andina
【简介】
山沙锥(学名:Gallinago andina)是一种小型鸟类,体长22.5至25厘米,体重65至105克。上体有复杂的斑纹,翅膀边缘在飞行中有白色显现;胸部和两侧带有黑色标记的淡褐色,腹部为纯白色。脸部具有显著的棕色眼纹。
【外形特征】
山沙锥主要栖息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带,分布于秘鲁、智利北部以及阿根廷西北部,具体分布在秘鲁海拔3000米至4600米、智利海拔2000米至5000米及阿根廷西北部海拔2000米至4000米的高山湿地。
【生活习性】
山沙锥偏好生活在湿润至潮湿的高山湿地,如沼泽河流、湿地及湖岸边的芦苇地带。部分种群会在每年南半球冬季向东部平原迁移,但具体的迁徙模式仍有待研究和明确。
【鸣叫特征】
山沙锥在繁殖季节产生特殊的求偶飞行声音,并发出“tip-tip-tip”声及飞行中空气通过尾羽产生的独特噪音,声频为“tch’ch’ch’ch’”。
【繁殖习性】
山沙锥的繁殖期通常在10月至12月或部分区域最早在9月开始。雄鸟会展开独特的求偶飞行。
【外型辨识】
丘鹬(学名:Gallinago gallinago)为中等体型鸟类,体长约35厘米,脚短而喙较长,上体绒黄褐色,头顶枕部带有带状纹,尾羽黑色并点缀有锈色斑点,底色白,下体白色且遍布暗色横斑。雄鸟和雌鸟的体色无明显差异。
【物种区别】
相比南美沙锥,体型略小,喙更细长,腿较短且颜色更鲜艳;与安第斯沙锥在体型、颜色和腹部斑点上有明显不同。
【保护状况】
山沙锥IUCN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丘鹬广泛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在中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