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额鹟䴕
英文名:Bluish-fronted Jacamar
学名:Galbula cyanescens
【简介】
蓝额鹟䴕(学名:Galbula cyanescens),又名蓝额jectives雅卡玛,是一种属于鴷形目鴷科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南美洲西部的亚马逊雨林地区。
【外形特征】
蓝额鹟鷹体型较小,体长约为20至23厘米,体重在22至26克之间。雄鸟头部和上体呈金属绿色,带有一定的蓝色光泽,有时还会呈现出铜色的光泽。翼部的主羽颜色为黑色,而尾部则是红棕色,中间配对的尾羽为绿色,最外对尾羽橙色尖端带有绿色斑点。下巴和上喉部呈黑色,常带有白色斑点。喉咙和胸部呈现绿色,其余下体包括翼下覆羽和尾下覆羽为红棕色。喙长4.4至5.5厘米,修长且呈黑色。虹膜深褐色,眼周围和眼下方的皮肤呈灰色,脚呈灰褐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其下胸部和腹部为橙黄色。
【鸣叫特征】
蓝额鹟鷹的叫声是一系列高音的“kree”或“kree-ip”音符。完整的鸣叫序列从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音符开始,逐渐加速到颤音,然后逐渐放缓至单独的音符,再次加速并以华丽的急促结尾结束。
【生活习性】
蓝额鹟鷹主要活动于湿润的原始森林边缘,如画廊森林和次生林。它们喜欢靠近水源的地方,常见于溪流及湖泊周边的植被中。栖息海拔可达约1000米。实际观察表明,它们在马努河沿岸避开早期次生林阶段,密度在中等发育的森林中达到峰值,然后在接近成熟森林阶段再次减少。
【繁殖习性】
蓝额鹟鷹的繁殖特征尚无记录。
【外型辨识】
这种鸟儿主要活动于湿润的原始森林的边缘。由于它们喜欢靠近水源,常见于溪流及湖泊周边的植被中。栖息海拔可达约1000米。
【物种区别】
蓝额鹟鷹与另外一种相似的红尾鴷鵌(或称为白颏鴷鵌)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具有绿色至蓝绿色的冠部,并且下巴下方的白色斑块较小或不存在;此外,雌鸟包含下腹部和胸部特征中的橙黄色是另一个重要的识别要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蓝额鹟鷹被列为无危(LC),由于其广泛分布和存在于多个保护区(如秘鲁的马努国家公园和坦博帕塔自然保护区,玻利维亚的马迪迪国家公园),并且尚未记录到其面临的具体威胁关系,其总体保护状况较好。
【地理分布】
蓝额鹟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西部,从东秘鲁到西巴西以及马代拉河的东部,延伸至玻利维亚北部,直至拉巴斯省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