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鸦雀科 > 莺鹛属 > 褐头雀鹛
褐头雀鹛

褐头雀鹛

英文名:Manipur Fulvetta

学名:Fulvetta manipurensis

【简介】

**学名**:Fulvetta manipurensis

**英文名**:Manipur Fulvetta

**分类**:褐头雀鹛属于雀形目鸦雀科莺鹛属,过去曾被视为灰头雀鹛的亚种,现已独立分类。

**分布**: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云南)、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越南北部。中国模式产地在四川省宝兴县。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型较小,头部特征明显,头部颜色为灰褐色,眉纹颜色较深呈深棕色,喉部有轻微棕色条纹。侧面及翅膀呈现橙色,整体色调比灰头雀鹛更为深沉,头部也更偏向棕色。雌鸟和幼鸟的羽毛颜色与成鸟相似,颜色可能会稍微柔和一些。

【生活习性】

该物种多在较低和中间层次的森林中群居生活,有时与其他鸟类混群。它们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至3400米的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棘丛和竹林中,南方地区可降至1100米。褐头雀鹛多活动于森林的下层植被中,主要分布在东洋界。

【鸣叫特征】

褐头雀鹛经常高声鸣叫,其声音包括颤音、叽叽声和嘈杂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5-7月间繁殖期营巢于林下灌丛内,巢筑于果枝或林下植物上,主要由枯草、竹叶编构成杯状,内衬细根和纤维。每窝产5枚卵,卵呈淡海绿色并带有紫灰色和褐绿色斑点,尺寸为18至20毫米宽×15至15毫米长。

【外型辨识】

与棕头雀鹛相比,褐头雀鹛的头顶颜色更偏向棕色,整体色调更深沉,可通过头部颜色和整体色调区分。

【物种区别】

- **指名亚种(F. c. cinereiceps)** 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东部、陕西、甘肃等地。
- **甘肃亚种(F. c. fessa)**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
- **华中亚种(F. c. fucata)**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贵州北部。
- **东南亚种(F. c. guttaticollis)** 分布于中国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LC),即未受威胁。已纳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模式产地:印度曼尼普尔邦;中国宝兴县。

**学名**:Fulvetta cinereiceps

**分类**:莺科、雀鹛属

【外形特征】

体长12-14厘米,头顶至后颈褐色或灰褐色,上背烟褐色至栗褐色,腰棕褐色,尾褐色。眼先暗褐色,头侧乌灰白色。颏、喉、胸和腹乌灰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黄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海拔1400-28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林缘山坡灌丛与沟谷灌丛中。常以3-5只小群形式活动,主要以甲虫、金龟甲、毛虫、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叶片和果实。

【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繁殖期**:5-7月间繁殖期营巢于林下灌丛内,巢筑于果枝或林下植物上,主要由枯草、竹叶编构成杯状,内衬细根和纤维。每窝产5枚卵,卵呈淡海绿色并带有紫灰色和褐绿色斑点,尺寸为18至20毫米宽×15至15毫米长。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 **指名亚种(F. c. cinereiceps)** 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东部、陕西、甘肃等地。
- **甘肃亚种(F. c. fessa)**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
- **华中亚种(F. c. fucata)**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贵州北部。
- **东南亚种(F. c. guttaticollis)** 分布于中国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

【保护状况】

已纳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rown-backed fulvetta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无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模式产地:四川省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