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鹱
英文名:Northern Fulmar
学名:Fulmarus glacialis
【简介】
暴风鹱(Fulmarus glacialis)是一种中型海鸟,归属于鹱形目鹱科。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海域。
【外形特征】
暴风鹱的体长一般在45到50厘米之间,翼展可达到102到112厘米,体重约为450到1000克。它有两种颜色类型:浅色型下体白色、上体灰色;暗色型全身深灰。暴风鹱的喙较为厚实,端部呈橙黄色,脚为蓝灰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体型较小,羽色较暗,边缘有白色且磨损更明显。
【鸣叫特征】
在进食时,暴风鹱会发出哼哧声和咯咯声;在繁殖季节,则会发出低沉的喉音。
【生活习性】
暴风鹱生活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及格陵兰北部等沿海地带,栖息于北极池塘附近。繁殖期间常在悬崖上筑巢。其食谱多样,包括虾、鱼、鱿鱼、浮游生物、水母和各种腐肉。有时也会从丢弃的食物残渣中获取食物。迁徙模式随季节变化,繁殖期间成鸟一般不远离繁殖群落。
【繁殖习性】
暴风鹱的繁殖年龄为6至12岁,实行一夫一妻制,形成长期伴侣关系。每年返回同样位置筑巢,巢一般建在草地边缘或地面植被中,并衬有柔软材料。仅产一枚蛋,孵化期为50到54天,期间由双方轮流孵化,雏鸟孵化后两周会主动进食,由父母共同照料,直到70至75天后才能离巢独立飞翔。
【外型辨识】
与鸥类相区别,暴风鹱的颈部较粗,喙更短且呈钝圆形。浅色型上体灰、下体白,翼下有暗边和上部淡色斑点;暗色型全身深灰。此外,暴风鹱尾部较太平洋沿海品种更深。
【物种区别】
与鸥类的区别:颈部较粗,喙更短且呈钝圆形;浅色型上体灰、下体白,翼下有暗边和上部淡色斑点;暗色型全身深灰。此外,暴风鹱尾部较太平洋沿海品种更深。
【保护状况】
暴风鹱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无危物种(LC)等级。
【地理分布】
繁殖地集中于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北极海岸线以及北太平洋跨越白令海和北冰洋至北大西洋。非繁殖期时,这种鸟会广泛分布至较南的地方,如日本西北太平洋、下加利福尼亚州东北太平洋、大西洋一带可能西至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东至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