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秧鸡科 > 骨顶属 > 白翅骨顶
白翅骨顶

白翅骨顶

英文名:White-winged Coot

学名:Fulica leucoptera

【简介】
白翅骨顶(学名:Fulica leucoptera),属于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的一种中型游禽。

【外形特征】
白翅骨顶体长34至43厘米,重约400至607克。其头部具有一块独特的白色额甲,喙呈黄色至绿黄色,上端有小而圆形的黄色至橙黄色盾牌。腿和脚呈淡海绿色至黄绿色,趾部为黑色,足关节和各指间都有宽而分离的瓣蹼,以适应游泳和潜水。体羽为蓝灰色,头和颈部颜色更深,呈黑色。尾下覆羽显著白色,次级飞羽末端宽阔的白色区域也是该物种的显著特征。成鸟上体呈蓝灰色,头及颈部位为深黑色。雌雄羽色相似,但幼鸟上体为灰褐色,下体较浅并带有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白翅骨顶偏好淡水湖泊、池塘、沼泽和水流较为平稳的河流区域,尤其喜欢植被丰富或完全裸露的岸边地带,及其覆盖有充足水生植物的水域。此外,它有时也会出现在海边,特别是在水岸附近的环境中。白翅骨顶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偶尔潜水觅食。非繁殖季节通常单独活动,而繁殖季节则形成一夫一妻制群体。在社会活动较弱的群体中,常常表现出群居行为,特别是在秋季和冬季这种现象更为显著。

【鸣叫特征】
白翅骨顶非常善于发出响亮、空灵的咯咯声和咕咕音,其中一些叫声听起来类似于人类的笑声。雄鸟在竞斗时则会发出特定的'huc'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4月份持续到11月,在南美洲不同地域这一时间可能有所变化;冬季较高的地区则可能从11月开始到1月结束,甚至某些地区的全年都有繁殖活动。白翅骨顶为一夫一妻制,并保持强烈的领地意识。它们会在距离水面不远的草丛中或水上植物中筑巢。巢由芦苇、绿草及其它水生植物构成,孵化时长为14至24天期间由成鸟共同照顾。成年白翅骨顶会共同喂养幼鸟。

【外型辨识】
白翅骨顶体长34至43厘米,重约400至607克。其头部具有一块独特的白色额甲,喙呈黄色至绿黄色,上端有小而圆形的黄色至橙黄色盾牌。腿和脚呈淡海绿色至黄绿色,趾部为黑色,足关节和各指间都有宽而分离的瓣蹼,以适应游泳和潜水。体羽为蓝灰色,头和颈部颜色更深,呈黑色。尾下覆羽显著白色,次级飞羽末端宽阔的白色区域也是该物种的显著特征。成鸟上体呈蓝灰色,头及颈部位为深黑色。雌雄羽色相似,但幼鸟上体为灰褐色,下体较浅并带有暗色斑点。

【保护状况】
根据记录显示,白翅骨顶在南美洲有稳定数量,未受即刻威胁,但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翅骨顶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中南部,也可见于世界其他地区。主要分布区有智利、玻利维亚、巴西、乌拉圭以及诸如火地岛和福克兰群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