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骨顶
英文名:Horned Coot
学名:Fulica cornuta
【简介】
角骨顶(Fulica cornuta),英文名:Horned Coot,属于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的一类鸟类。主要栖息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海拔湖泊地区,周围环境多为贫瘠的岩石地带。
【外形特征】
角骨顶全身呈板岩灰色,头部及颈部颜色最深,尾部下有两条白色条纹。喙部呈橄榄绿色夹杂黄色,并有黑色脊。脚和腿为橄榄色,腿关节较暗。独特之处在于喙基部有两个黑色绒毛簇,并且拥有一块可以延伸的黑色鼻中隔,通常位于喙脊上。
幼鸟的颜色更淡,为深灰色,喉部有明显的白色,喙部为完全黑色,略带绿色,鼻中隔减少或缺失。
【生活习性】
角骨顶生活在安第斯山脉海拔3000至5200米的湖泊中,偏好淡水或微咸水。湖底多为密集的水生植物。它们具有夜行性,主要以水生植物、种子为主食。季节性迁徙,当湖泊结冰或者食物供应不足时,会向下迁移到2000米左右的低海拔地带。
【繁殖习性】
角骨顶的繁殖期主要为10月至次年2月,但最早的记录也能追溯到9月。繁殖期间经常以大群体进行筑巢,通常由一夫一妻制组成。巢穴巨大,位于几吨重的石头堆上,顶部直径可达4米,形成约1平方米的平台用于孵化。巢穴常被多个水鸟使用,巢穴内的照顾由双亲共同完成。
每次通常产3到5枚卵,孵化期大约为20至24天。幼鸟全身黑色,头顶有羽毛,喙淡灰色,脊和上端为黄色,腿为黑色。幼鸟的家长喂食会撕下种子荚给幼鸟吃。雏鸟的存活率为75%。
【外型辨识】
角骨顶头部有明显的黑色角状附属物和黄色喙部特征,是显著的识别标志。
【保护状况】
角骨顶在IUCN 的分类中属于“近危(NT)”。它们的生活环境虽较为偏远,但面临着污染、牛群践踏、水源抽取以及猎杀等威胁。此外,安第斯鸥也有时会捕食它们。
【地理分布】
角骨顶主要分布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湖泊中,最高海拔可达到5200米,最低海拔则有时降至2000米。分布集中在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