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秧鸡科 > 骨顶属 > 黄腿骨顶
黄腿骨顶

黄腿骨顶

英文名:Red-gartered Coot

学名:Fulica armillata

【简介】
黄腿骨顶鸡(Fulica armillata)是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的一种中型游禽,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低地淡水和微咸水环境中。其显著特征包括黄色额甲、红色环带分隔的喙以及腿部的红色环带装饰。

【外形特征】
黄腿骨顶鸡体长约为43至51厘米,体羽呈暗灰色,头部和颈部颜色更深,下尾覆羽白色。其喙长而侧扁,顶部有黄色额甲,端部钝圆,并与喙之间有一条淡红色的环带。腿部和脚为黄色至橙黄,亦有红色的环带。幼鸟特征与成鸟不同,喙为角质色,逐渐变为黄色,腿部和脚橄榄色;亚成鸟的腿部和脚颜色接近橄榄色,雏鸟则呈暗灰褐色,头部和颈部为白色,带有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黄腿骨顶鸡主要栖息于淡水和微咸水的大型水体,如湖泊、河流、沼泽以及深清水沟渠。在繁殖季节,它们生活在开阔且植物密度较高的浅湖环境中。

【鸣叫特征】
雄性黄腿骨顶鸡发出哨音般的‘huit’报警声,遇敌时会发出爆炸性‘pit’声和‘wuw’声,在接近雌鸟时会发出连续柔和的‘cuit’声。雌鸟报警时则发出‘yec’声,还会发出重复的‘terr’声。

【繁殖习性】
黄腿骨顶鸡通常在10月至1月间产卵,每窝产2至8枚蛋,平均为5.3枚。繁殖期一般为期14至24天,两性共同孵化和照顾幼鸟。在非繁殖季节,它们通常单独或小群栖息,而在繁殖季节为季节性配对或家庭群。

【外型辨识】
黄腿骨顶鸡与白翅骨顶鸡和红额骨顶鸡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独特的黄色额甲及红色环带装饰、腿部的红环带。此外,黄腿骨顶鸡的幼鸟特征——具有白色的头部和颈部,也是重要的辨识标志。

【物种区别】
黄腿骨顶鸡与白翅骨顶鸡和红额骨顶鸡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独特的黄色额甲及红色环带装饰、腿部的红环带。此外,黄腿骨顶鸡的幼鸟特征——具有白色的头部和颈部,也是重要的辨识标志。

【保护状况】
黄腿骨顶鸡目前被IUCN评为无危(LC),但在特定地理和生态条件下可能面临威胁。保护其生态环境,维持其稳定的栖息地,是确保其种群持续健康的关键所在。

【地理分布】
黄腿骨顶鸡分布于智利中部和南部、帕拉圭、巴西东南部,以及贯穿阿根廷至火地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