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骨顶
英文名:Hawaiian Coot
学名:Fulica alai
【简介】
夏威夷骨顶(学名:Fulica alai),属于鹤形目、秧鸡科、骨顶属,仅见于夏威夷群岛的Oahu、Maui、Molokai和Kaua'i等岛屿。
【外形特征】
夏威夷骨顶是一种中型爬行游禽。其身体圆润,颈部适中,全长约33至40.6厘米,体重约700克。体色以灰黑色为主,尾下覆羽为白色,前额有一显著的白色盾形标记。喙中等长度,高而扁平,翅膀宽而圆,腿细长且趾间有宽大的瓣蹼,便于在湿地中行走和游泳。
【生活习性】
夏威夷骨顶栖息于淡水湖泊、沼泽地以及沿海咸水泻湖和水库附近。它们非繁殖季节倾向于单独活动,但在繁殖期会组成社会单位,通常一双成对或以家庭为单位。鸟类具有杂食性,主要摄取昆虫、蜘蛛、软体动物、小鱼及植物种子等食物。
【鸣叫特征】
文本中未提及夏威夷骨顶的鸣叫特征,因此不输出该内容。
【繁殖习性】
夏威夷骨顶实行单配制,配对关系仅限繁殖季节。繁殖时,它们会在水边或植物丛生环境中结巢,每巢产卵5至10颗蛋,孵化期持续14至24天。孵化和幼鸟的育龄均由双亲共同承担。
【外型辨识】
夏威夷骨顶与美洲骨顶相比,额甲显著更大且颜色更为纯白。此外,其脚和腿部为灰色,这又与美洲黑水鸡不同,后者腿脚颜色较深,且脚趾的瓣蹼尺寸更小。目下,亚种间的传统辨识规则尚未完全清晰。
【物种区别】
文本中未提及夏威夷骨顶与其他种类的具体区别,因此不输出该内容。
【保护状况】
自1970年起,夏威夷骨顶被列为濒危物种。近年来数量有所起伏,从最低不足1000只到超过3000只,目前趋势是数量渐增。虽然如此,它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状态,受到特别的关注与保护。
【地理分布】
夏威夷骨顶仅限于分布于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并非广泛分布于其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