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舰海燕
英文名:White-bellied Storm Petrel
学名:Fregetta grallaria
【简介】
白腹舰海燕(学名:Fregetta grallaria),又称为大西洋海燕,是鹱形目洋海燕科舰海燕属的一种海洋鸟类。该鸟体型较小至中等,长度约为18至22厘米,翅膀展开宽度约46至48厘米,体重在45至65克之间。
【外形特征】
白腹舰海燕成年时全身漆黑,尾部为四方形,仅在尾部上方可见一条白色带。翼下颜色与主体一致,呈现出白色翼斑。繁殖季节过后首次换羽的个体,会显现较为浓厚的白色边缘,使上身呈现出鳞片状的图案。它的眼睛为深棕色,喙、腿和脚皆为黑色。雌鸟通常稍微大一点。
【生活习性】
白腹舰海燕主要在深海区域活动,距离陆地较远,仅在繁殖季节时接近繁殖岛屿。它们栖息于高盐度环境中,如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开放海域。白腹舰海燕在飞行模式上展现出多样性,或许有时带有些许滑翔姿态,跳动式飞行中头部微微突出。繁殖季节后通常向北迁移至较南的纬度,不过至今它们的具体迁徙路径尚不清楚。
【鸣叫特征】
在海上时,白腹舰海燕通常保持沉默状态。但在陆地上,例如筑巢期间,它们会发出类似其他舰海燕的哨音叫声,该叫声像是“pee-pee-pee-pee...”连续发出,多达20次,或为警觉或警告时则发出尖锐声响。
【繁殖习性】
白腹舰海燕繁殖季约在每年的夏季后期。卵常产于岩石缝隙或浅洞穴中,有时也会在草丛下构建巢窝。繁殖高峰期通常为1月到3月,直到幼鸟于4月中旬到5月份离巢。每窝产下唯一一粒淡奶油色带些许粉色斑点的蛋,尺寸约36.3mm×26.4mm,重约13.2至14.2克。
【外型辨识】
白腹舰海燕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印度洋的Madagascar、澳大利亚东侧的Lord Howe岛、新西兰东侧的Kermadec岛、大西洋中部,直到南美洲(包括智利的Juan Fernandez岛)等海域。与黑腹舰海燕相比,白腹舰海燕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太平洋部分地区,两者分布区有局部重叠。
【物种区别】
通过白色上尾覆羽带和几乎纯白色的腹部及大部分翼下区域,其与黑腹舰海燕区分明显。相较而言,黑腹舰海燕的白色腹部较为罕见。它们的腹部没有黑边,而黑腹舰海燕则有。在大西洋地区,白腹舰海燕黑边更狭长,脚离尾尖更近。
【保护状况】
白腹舰海燕处于濒临威胁最低级别,即无危(IUCN)。然而,它们面临捕食者如鼠类和猫类引入繁殖岛屿后的捕食威胁。可持续性气候变化也可能对其繁殖成功率和食物资源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