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鹧鸪属 > 黑鹧鸪
黑鹧鸪

黑鹧鸪

英文名:Black Francolin

学名:Francolinus francolinus

【简介】
黑鹧鸪(学名:Francolinus francolinus),属于雉科、鹧鸪属。这是一种被指定为印度哈里亚纳邦州鸟的鸟类,当地称作kaala teetar。其分布在亚洲南部,从土耳其东部向东延伸至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

【外形特征】
黑鹧鸪雄鸟长约33至36厘米,体重约453克,拥有黑色的头部和胸部,脸颊上有白色斑点,颈部有栗色领圈,背部和翅膀则为金色和棕色的鳞状图案。雌鸟体型较小,主色调为棕色,头顶以及喉咙为黑色。其腿和脖子颜色从红棕色到红色不等。

【鸣叫特征】
叫声独特,响亮并且富有节奏感,常在早晨和傍晚时出现,特别是在繁殖季节几乎全程能听到。雄鸟通常会站上开阔的地方吸引配偶来接应。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息在具有充足高植被遮蔽的灌木丛之中,偏爱靠近水源的地方,也可以在草原边缘或与草地相连的灌木丛中找到它们。它们通常在受到威胁时才会短距离飞行。

【繁殖习性】
每年3月至5月,黑鹧鸪会在草丛中筑巢,雄鸟通过独特鸣叫来吸引雌鸟。繁殖期间,雌雄共同照料幼鸟直到度过第一个冬季。平均一窝可产卵7至12枚。

【外型辨识】
与灰鹧鸪相比,黑鹧鸪的体色组合更加多样化,喉咙部分是黑色而不是灰色,并没有红褐色领圈。雄鸟拥有独特的白颊斑和在黑色羽毛下可见的白色斑点。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2018年度报告,黑鹧鸪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其自然分布区从土耳其东部跨越亚洲南部到达孟加拉国。历史上,其分布区域更为广泛,但由于人为因素,现在它们的自然分布范围已有所收缩。这种鸟类已被引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佛罗里达州南部、关岛和夏威夷群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