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巾蚁鹩
英文名:Black-hooded Antwren
学名:Formicivora erythronotos
【简介】
黑巾蚁鹩(学名:Formicivora erythronotos),是雀形目蚁鸟科狭嘴蚁鹩属鸟类,主要栖息在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低地森林中。该物种数量稀少,濒临灭绝。
【外形特征】
雄鸟上半身显深红色,背部呈深红褐色,其余部位几乎全黑,翼羽覆羽微白尖,两侧白色。雌鸟上半身为深红褐色,其余部位主要为橄榄棕色,下体颜色较浅,带有些微的黄色。翅膀和尾巴呈黑褐色,覆羽有白色尖端。成鸟嘴部细长且呈黑色。
【鸣叫特征】
黑巾蚁鹩的鸣叫是响亮而有节奏的“chip-chip-chip-chip”声。
【生活习性】
这些鸟儿栖息在沿海平原的各种灌木丛生环境、再生森林和年轻次生林中。它们主要在地面至3米高的位置觅食,偶尔可上至7米。这种鸟以昆虫、蜘蛛和小型两栖动物为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会与其他种类鸟儿组成混种觅食群。
【繁殖习性】
黑巾蚁鹩的繁殖季节从8月中旬至2月初。筑巢由雌雄共同完成,巢呈小型杯状,由根须和植物纤维构成,外层装饰有苔藓。巢距地面30至94厘米。每窝产卵2枚,卵呈粉白色,带有黑褐色斑点,孵化期13至15天。孵化和喂养幼鸟的任务由雌雄轮流承担。夜间则由雌鸟独自孵化。雏鸟主要以小毛虫和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偶尔喂食小青蛙。
【外型辨识】
雄鸟背部的红褐色和几乎全黑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雌鸟的橄榄棕色头部和下体以及较淡的尾巴颜色帮助将其与其他种类区分开来。这一物种的体型和羽毛颜色都与其他蚁鹩种类显著不同,有明确的识别依据。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丧失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黑巾蚁鹩生存面临极大威胁。该物种曾一度被认为已灭绝,但在1987年于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安格拉多斯雷伊斯重新发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经将其列为濒危物种(EN)。
【地理分布】
黑巾蚁鹩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具体为里约热内卢州巴伊亚岛及其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