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顶蚁鸫
英文名:Rufous-capped Antthrush
学名:Formicarius colma
【简介】
学名:Formicarius colma
英文名:Rufous-capped Antthrush
分类:属于雀形目蚁鸫科蚁鸫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18厘米。雄鸟体重区间为38至49克,雌鸟为41至49克。
- 雄鸟前额黑色,头顶和颈背红棕色,头部羽毛混有不定数量的黑毛;背部和臀部呈现橄榄棕色,翅膀同样橄榄棕色,尾部为暗褐色。头部侧面和颈部黑色,喉咙至胸部为黑色,下胸逐渐转为灰色,腹部和两胁较浅,有具体情况下的褐色调;翅膀下方覆羽同时带有黑色和肉桂色纹理,飞羽内侧暗淡,基部呈宽阔肉桂色条纹。
- 雌性外观与雄性差异不大,但喉咙多呈现白色。幼鸟的喉咙白色,带有许多黑色斑点。四个不同亚种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头部红棕色的分布范围和强度。
【生活习性】
该鸟类以蚂蚁和蚱蜢为主食,通常独自或组成小型群体活动,喜欢在森林地面或倒木上优雅前行,从枯叶堆里寻找猎物,并且善于用喙拨开叶片。经常跟随行军蚁群的边缘活动。
【鸣叫特征】
棕顶蚁鸫发出的鸣声主要是一段4至6秒的连续颤音,发声频率大约每秒14个音符,频率范围约2.2至3千赫兹,音色会先下降再上升。此外,还会发出类似珠鸡雏叫声的“pier”和“psee-eh”,这些声音有别于蚁鸫属其他成员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不同月份,雌鸟产下2枚28.6至32.3×21.8至24毫米尺寸的蛋。繁殖期中,可以在11月观察到巢穴中的幼鸟被驱赶出来。在一些特定月份,又可以看到处于不同生理或繁殖状态的雄鸟和幼鸟。
【外型辨识】
主要特点包括红棕色的顶冠和深棕色的躯体,以及它独特的鸣叫声和独特的面部特征(幼鸟有黑色面罩,白下巴和喉咙,灰胸部)引领着专业和业余爱好者区分它与其他蚁鸫。
【物种区别】
主要特点包括红棕色的顶冠和深棕色的躯体,以及它独特的鸣叫声和独特的面部特征(幼鸟有黑色面罩,白下巴和喉咙,灰胸部)引领着专业和业余爱好者区分它与其他蚁鸫。
【保护状况】
由于采矿和森林砍伐等因素导致栖息地破坏,棕顶蚁鸫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这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其保护级别为无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该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具体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等地。特别集中在哥伦比亚东部、委内瑞拉南部和东部、圭亚那地区、巴西亚马逊河以北地区及巴西东南部。
- 棕顶蚁鸫偏好生活的环境为凉爽、阴暗且高达500米的高大湿润森林的地面,有时也会光顾过渡森林或萨瓦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