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姬鹟属 > 黑棕姬鹟
黑棕姬鹟

黑棕姬鹟

英文名:Black-and-orange Flycatcher

学名:Ficedula nigrorufa

【简介】
黑棕姬鹟(英文名:Black-and-orange Flycatcher,学名:Ficedula nigrorufa),属于雀形目鹟科姬鹟属,是一种小型且色彩鲜艳的鸟类。它们分布于印度西南部的高海拔地区,包括中央和南部西方山地、尼尔吉里斯和帕尔尼山脉。

【外形特征】
雄性黑棕姬鹟头部和翅膀为深黑色,背部和翼覆羽展示出醒目的橙红色。雌性则颜色稍淡,头部和翅膀为深棕色,并带有浅色眼环。幼鸟呈现橙褐色,腹部和臀部为白色,头部有暗色条纹,翅膀蓝底带棕,尾部橙色且短小。大约八周后,幼鸟将接近成鸟的外观。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3月至5月),黑棕姬鹟鸣叫频繁,常发出重复的“chee-ri-rirr”或口哨般的“whee-chee-ree-rirr”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栖息于高海拔地区的开放森林草地,偏好落叶丰富且覆盖茂密的灌木层。它们通过低空飞行捕捉地面的昆虫,有时直接从地面取食。它们极富领地意识,全年由一对成员共同占领并维护一定领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雄鸟会通过上扬喙、展尾并张开翅膀,并发出“keet-keet”声来展示威胁姿态。雌鸟则在低矮的灌木或蕨类植物中建造巢穴,位置通常在离地0.3至0.9米之间,巢为球形,结构较为粗大,由莎草构成,内部没有额外衬垫。每窝通常产2枚灰色斑点的蛋。

【外型辨识】
与其他姬鹟相比,背部显著的橙红色是黑棕姬鹟的明显特征之一。与棕胸姬鹟一同,它们是姬鹟属中仅有的秋季不迁徙的种类,具有较短且不那么尖锐的翼型。

【保护状况】
IUCN 红色名录将黑棕姬鹟列为无危 (Least Concern) 种类。

【地理分布】
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南部的高海拔或丘陵地带,包括尼尔吉里斯、帕尔尼山、比利吉里兰加山和卡南德万山。其分布范围向北可延伸至库德伦穆克国家公园和巴巴布丹山,向南可达阿沙姆布山,并在中国西南地区亦有零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