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姬鹟属 > 棕胸蓝姬鹟
棕胸蓝姬鹟

棕胸蓝姬鹟

英文名:Snowy-browed Flycatcher

学名:Ficedula hyperythra

【简介】
棕胸蓝姬鹟属于雀形目鹟科姬鹟属,是一种广布于远东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区域的鸟类,除菲律宾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该鸟性格不引人注意,常停留在地面,行为类似歌鸲,常派生出类似老鼠的跳跃方式。

【外形特征】
棕胸蓝姬鹟体型较小,大约11至13厘米长,体重6至12克之间。雄性拥有深蓝色的上体、明显的白色眉纹,以及鲜亮的橙色喉咙,颜色自上到下逐渐变淡。雌鸟则是橄榄棕色上体,翼缘带红褐色,下颌至眼周有淡色眼圈,形成短眉纹和眼环,其余生色同样偏淡棕色或红棕色。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头部与上身有橙色斑点,翼尖带有橙色,腹部色淡。

【生活习性】
棕胸蓝姬鹟偏好湿润的森林环境,尤其是潮湿的低地森林、竹林以及山谷地带。其主食包括小型昆虫、幼虫、蜘蛛、蚯蚓以及少量果实。它们通常在繁殖季节形成配对活动,非繁殖期间则进行单栖生活。它们喜欢在林地边缘和开阔地带觅食。

【鸣叫特征】
棕胸蓝姬鹟的鸣叫声安静而尖锐,旋律主要由一系列向下下降的“tsit-tsip-tsee-tswii”或“chee-chee-chee-chaw”组成,最后一声音调可能略有延长,随后会有短暂的停顿。叫声还包括均一音调的“sitta-sitta, siya siya”,以及清晰的滑音“chee”或“seep”,还有柔和或细薄的“sip”,这些声音常常重复。

【繁殖习性】
繁殖活动通常从3月至10月展开,姬鹟筑巢选择树洞或地下的河岸、岩石缝隙中。巢以苔藓、植物纤维和羽毛组成,结构不规则,边缘开放。每窝通常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和喂养雏鸟,但确切孵化周期和雏鸟护理期限没有定论。

【外型辨识】
雄性与雌性在外观上有显著差异,可依据羽毛的颜色、结构和大小进行识别。

【保护状况】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棕胸蓝姬鹟面临持续的森林破坏和外来物种的威胁,该种群仍然被栖认为处于无显著危险的状态。(IUCN无危,LC)。该物种分布广泛,种群数量相对充足。

【地理分布】
棕胸蓝姬鹟广泛分布于远东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除菲律宾外,种群分布在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