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姬鹟
英文名:Collared Flycatcher
学名:Ficedula albicollis
【简介】
白领姬鹟,学名 Ficedula albicollis,属于雀形目鹟科姬鹟属的鸟类。其显著特征在于黑白相间的羽毛,被广泛研究作为模式物种之一。
【外形特征】
成年雄性白领姬鹟体长12-13.5厘米,脸部和翅膀边缘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包括引人注目的黑色额头斑块和白色颈环,身体背侧呈明亮黑色,胸部以下则为白色。雌鸟及非繁殖季节中的雄鸟,羽毛色调较为淡雅,上体为褐色泛黄,使得这种鸟与斑姬鹟和半领姬鹟相比较为难以区分。幼鸟则以褐色调著称,具有明显的斑状点和黄白色腹部。
【鸣叫特征】
白领姬鹟喜欢在繁殖季节里发出一连串悠扬的哨音声,并且还表现出不同的情境叫声,包括柔和的接触音“tsrr”、清晰而持续的警戒音“sir”或“sirp”,以及掺杂的响亮短促的“tck”声。
【生活习性】
白领姬鹟适应于落叶林、公园及花园栖息,偏好带有树洞的老树,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会补充浆果。其生活路线具季节性,迁徙时需穿过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之后主要在非洲中部地区度过冬季。在选择筑巢地点时,他们偏爱树洞或当作人工巢箱的位置。
【繁殖习性】
繁殖高峰期为每年4月中旬至7月初,通常每年一次产卵。母鸟负责建造巢穴,位于距地面高度3至32米的树洞中。一个巢内会有5至7枚蓝白相间的蛋,母鸟单独孵化12至14天,孵化后幼鸟由双亲共同照料,离巢时间大约15至18天,离巢后的3至4周内逐渐独立。1岁的大约时候,他们可以开始繁殖。
【外型辨识】
与同类相比,白领姬鹟拥有较大的腹斑,以及显著明显的颈部白色条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手拿该鸟时可以发现其尾部P6和P7主羽的根部基本为白色,而P2相对更长。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列为低危(LC),这意味着该物种面临着一个较低程度的威胁。
【地理分布】
繁殖季节时,白领姬鹟被发现广泛分布在欧洲的中东部至东法、巴尔干半岛和乌克兰。冬季最常出现在非洲中南部,包括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东部、坦桑尼亚的西部以及少数地区如莫桑比克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