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姬鹟属 > 红喉姬鹟
红喉姬鹟

红喉姬鹟

英文名:Taiga Flycatcher

学名:Ficedula albicilla

【简介】
红喉姬鹟(学名:*Ficedula parva*)是一种小型迁徙鸟类,属于雀形目、鹟科、姬鹟属。它们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西部至东部、蒙古北部以及中国东北部等地,冬季则南下至东南亚地区。

当地俗称为「白点颏」「黑尾杰」「红胸鹟」「黄点颏」,又称「Taiga Flycatcher」。

【外形特征】
红喉姬鹟体型小巧,长度约11.5厘米,体重一般在8至14克之间。雄性在繁殖季节的颜色更为鲜艳,体表橙黄色与灰色交织。而在非繁殖期,其喉部的颜色会明显变淡。相比之下,雌性以及非繁殖期的雄性则体表灰褐色,在喉部有一处白色的斑点。

【生活习性】
它们生活在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水边常是它们行动的焦点。在非繁殖期,还可以在森林、灌木丛、种植园甚至是城市花园附近发现它们的身影。至于在中国,红喉姬鹟则会移居东北区域进行繁殖,冬季则会前往南部沿海与海南岛等地寄居。

【鸣叫特征】
红喉姬鹟的鸣叫声相对婉转,包含有快速的颤声和高音哨音,有时也会模仿小小的鹪鹩或雀鹀的叫声。它的其他叫声则较为硬朗,表现出来的类似“tzit”或简短的“干叫”。

【繁殖习性】
一年繁殖季节是6月至8月之间,每巢大约能产卵5至6枚。主要由雌性独自巢筑,而巢的结构多以苔藓、草茎和树叶作为基础,并会填充柔软的毛发或纤维物质。巢穴通常选址于树洞或墙壁的洞穴之中,离地面大约4米高。从孵化到雏鸟能够离巢,需要大约2-3个星期的时间,这段期间主要由双亲共同照顾和喂养雏鸟。

【外型辨识】
与其它相近物种相比,红喉姬鹟主要有两种辨别要点:一、红喉姬鹟的红色部分严格局限于喉部,不像红胸姬鹟那样延伸至胸部;二、红喉姬鹟上下嘴均为黑色,而红胸姬鹟则可能是上嘴黑色,下嘴黄色。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红喉姬鹟被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物种。它在中国也受国家指定保护,被纳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全球范围内,红喉姬鹟的栖息地包括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中东、欧亚部分以及中国东北,部分越冬地更远延伸至印尼婆罗洲。红喉姬鹟有两个明确记录的亚种:指名亚种(*F. parva parva*)以及普通亚种(*F. parva albic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