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 黑隼
黑隼

黑隼

英文名:Black Falcon

学名:Falco subniger

【简介】
黑隼(学名:Falco subniger)是隼形目隼科的一种中等体型的猛禽,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该物种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生态习性,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猎隼类型。

【外形特征】
黑隼长45至56厘米,雄性体重510至710克,雌性610至1000克,翼展可达96至115厘米。其羽毛颜色从深棕色到深巧克力色不等,有时带有灰色光泽。面部部位可能呈现模糊的暗色髭纹、暗黄褐色的额头、脸颊或白色下巴等特征,且有时会在胸腹部和下尾覆羽处显现浅色斑点或横纹。

【生活习性】
**栖息地和分布**
黑隼偏好在稀疏的桉树林、灌木草原、开阔地带及临近水体的地风光带生存。它们主要活动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方,常表现出游牧式的季节性移动,通常会随干旱或良好降水的变化而迁徙。该物种遍布于澳大利亚内陆的大部分地区,但不包括西部、西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

**觅食行为**
黑隼以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大型昆虫和腐肉为主食。善于空中追击猎物,具有强大的捕获和攻击能力,如用爪刺破猎物的脊柱。偶尔,它们也会抢夺其他掠食者的猎物。

【鸣叫特征】
黑隼相对安静,但在警戒时,它们会发出响亮的鸣叫声或刺耳的声音。伴侣间可能发出慢速且低沉的哀号,或者更柔和的哨音;展示飞行过程中,它们会发出高亢清晰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
黑隼在繁殖季节即五月至三月期间进行交配,最常高潮在七月至九月。它们通常独居繁殖,利用其他猛禽遗弃的旧巢穴,有时也会在电线杆上筑巢。每窝通常产3至4枚卵,孵化期约为34至35天,主要由雌鸟孵化,而雄鸟辅助提供食物。雏鸟在38至49天后离巢,每窝平均能成功孵化0.79只幼鸟。据报道,该物种的最长寿个体年龄达到了12岁。

【外型辨识】
辨识黑隼与相似的褐隼的关键在于其下翼深色,脸颊颜色更深,头部较小,腿较短但脚较大。黑隼的幼鸟与成鸟外观相似,但通常显得颜色更深,肩羽和小翼覆羽边缘有淡色斑点或横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2016年版的评估(LC等级),黑隼被列为“无危”物种。然而,这种评估仍需考虑迁徙模式和繁殖周期的不确定因素。此外,黑隼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2019年版。

【地理分布】
根据提供的信息,黑隼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不包括西部、西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