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 美洲隼
美洲隼

美洲隼

英文名:American Kestrel

学名:Falco sparverius

【概述】
美洲隼(学名:Falco sparverius),是隼形目隼科的一种隼属鸟类,是北美洲最常见且分布最广的小型猛禽之一。该物种曾被称作麻雀鹰,但由于其不属于雀鹰类别而不再使用此称呼。

【外形特征】
美洲隼体型小巧,体长22至31厘米,翼展51至61厘米,体重在80至165克之间变化。雄性与雌性在羽毛颜色上有显著区别,雄性头部和胸部呈红棕色,胸部具有细小黑斑,翅膀呈蓝灰色,尾部红棕色,有宽阔的黑色亚末端带,下体白色或粉红色,并有黑色斑点;而雌性体型略大,整体偏红褐色,胸前有黑斑,背部、翅膀和尾部有黑色横纹,头部白色,顶部带灰蓝点缀,脸颊有两条黑色竖纹,类似“胡须”,颈部后侧有两个黑色“假眼”斑点。

【生活习性】
美洲隼适应力很强,能够在广泛的环境中生存,比如公园、郊区、森林边缘、高山甚至沙漠。它们的日间活动使其能够在春夏时节主要捕食大型昆虫,并在秋季和冬季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蛇、蜥蜴和其他小型掠食性动物。

【鸣叫特征】
美洲隼有三种基本鸣叫:“klee”或“killy”,通常在紧张或不安时发出,连贯的叫声;“whine”,主要与觅食和交配有关;以及“chitter”,一般用于求偶行为和喂养幼鸟期间和其他配偶互动。

【繁殖习性】
美洲隼实行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通常在3至7月之间。雌雄会在巢穴选择共同捕猎,并逐步形成配对关系。一窝产卵数量通常为3至7枚,孵化期约30天,由雌鸟独自孵化。雏鸟出生后30天左右能够独立离巢。

【外型辨识】
美洲隼有多个亚种,包括:
- 美洲隼厄瓜多尔亚种(Falco sparverius aequatorialis)
- 美洲隼安的列斯亚种(Falco sparverius brevipennis)
- 美洲隼小安的列斯亚种(Falco sparverius caribaearum)
- 美洲隼哥伦比亚亚种(Falco sparverius caucae)
- 美洲隼玻利维亚亚种(Falco sparverius cearae)
- 美洲隼智利亚种(Falco sparverius cinnamominus)
- 美洲隼多米尼加亚种(Falco sparverius dominicensis)
- 美洲隼安德列斯亚种(Falco sparverius fernandensis)
- 美洲隼巴西亚种(Falco sparverius isabellinus)
- 美洲隼尼加拉瓜亚种(Falco sparverius nicaraguensis)
- 美洲隼委内瑞拉亚种(Falco sparverius ochraceus)
- 美洲隼美国东南部亚种(Falco sparverius paulus)
- 美洲隼南下加利福尼亚亚种(Falco sparverius peninsularis)
- 美洲隼秘鲁亚种(Falco sparverius peruvianus)
- 美洲隼古巴亚种(Falco sparverius sparverioides)
- 美洲隼指名亚种(Falco sparverius sparverius)
- 美洲隼墨西哥南部亚种(Falco sparverius tropicalis)

【保护状况】
美洲隼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无危(LC)种。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该物种被列在附录Ⅱ中,属于国际贸易有限允许的物种。

【地理分布】
美洲隼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加拿大、美国一直到亚利桑那、阿根廷均有分布。它们栖息在各种生态区域,包括城市郊区、乡村和荒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