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隼
英文名:Rock Kestrel
学名:Falco rupicolus
【简介】
岩隼(Falco rupicolus),又称岩kestrel,属隼形目隼科隼属。曾被视为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亚种,现广泛分布于非洲,从安哥拉南部至南非,包括坦桑尼亚南部。
【外形特征】
岩隼体长30至33厘米,体重136至314克。雄鸟的头部呈灰色,略带黑色条纹,翼覆羽和背部呈现明亮的红褐色与淡灰色的臀部形成鲜明对比。雌鸟体色较暗且条纹更密集。幼鸟下的斑纹更宽,蜡膜、腿和脚的颜色较淡。
头部和尾巴为灰色,尾部有黑色的亚端带;上翼外缘较深,其余部分和背部为栗色并带有黑色斑点;下体较浅,同样带有斑点。与红隼相比,岩隼飞行时翅膀末端呈圆形,尾巴较长,且下翼更苍白。此外,岩隼的下体更为红褐色,头部缺乏“蓝色”特征。
【生活习性】
岩隼适应多种开阔至适度林木覆盖的地区,草本植被或低矮灌木丛等栖息。它们常出现在草原、草原甚至半沙漠地带,并在沼泽地带伴有植被的地点活动,在村庄城镇边缘也常见。岩隼的栖息和过夜场所可能包括树木、电杆、建筑或岩石表面。该物种偶尔进入城市区,在居民建筑和结构中筑巢。
【鸣叫特征】
岩隼发出尖锐的“chay-chay-chay”叫声,尤其是在驱赶入侵者时。叫声与红隼的“kee-kee-kee”不同。
【繁殖习性】
岩隼的产卵时间在自然环境中差异较大,在西古北界每向北10°延迟约6天;在非洲,产卵通常在干季或春天。巢址多样化,包括岩石裂缝、洞穴、树木洞穴或旧巢、人造巢箱等。每窝通常产3至6枚蛋,孵化期为27至31天,主要由雌鸟孵化;在此期间,雌鸟依赖雄鸟提供食物。雏鸟从离巢到自行觅食的时间为27至35天,此后还需由成鸟喂养1周左右。
【外型辨识】
除偏好不茂密的森林和平坦无树木的地区外,岩隼适应多种栖息地条件。这些区域植被高度较低,为该物种捕食策略提供了便利。“岩隼”这个名字清晰揭示了它们的栖息与繁殖习性,喜于岩壁和高点筑巢。虽然少有迁徙但根据气候不同,观察上报的活动时间不一致。
【保护状况】
岩隼分布于非洲各地,其生态位与红隼或者红脚隼有显著差异。根据IUCN,岩隼的保护级别尚未评估,但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种群数量健康,部分地区如前苏联有中度衰退。
【地理分布】
岩隼除了不偏好茂密的森林和平坦无树木的地区外,适应多种栖息地条件。这些区域植被高度较低,为该物种捕食策略提供了便利。“岩隼”这个名字清晰揭示了它们的栖息与繁殖习性,喜于岩壁和高点筑巢。虽然少有迁徙但根据气候不同,观察上报的活动时间不一致。它们主要分布于非洲,北至安哥拉南部、刚果共和国南部,止于南部的坦桑尼亚南部,以及南非,尤其以山地区域较为活跃。一些栖息地在局部地区稀缺,交汇于干燥至半湿润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