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 黄眼隼
黄眼隼

黄眼隼

英文名:Greater Kestrel

学名:Falco rupicoloides

【简介】
黄眼隼的学名为Falco rupicoloides,属隼科隼属的一种大型猛禽。这种猛禽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部的开阔地带,包括半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及其他开放环境。

【外形特征】
- **成鸟**:羽毛呈浅红褐色,上翼和背部有黑色条纹,胸部有深色斑纹;尾部和臀部为灰色带黑色横纹,尾巴具有白色末端;虹膜为白色,喙为蓝灰色,钩状下嘴,腿和脚呈黄色。
- **幼鸟**:主要体色为红褐色,侧翼有条纹;眼睛较成鸟深色。
- 雌雄个体体长通常在29至37厘米之间,翼展范围在68至84厘米,重量差异较大。苏伊士运河以南的亚种体重在181至334克,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亚种为165至252克,Fieldi亚种的质量较小且颜色较淡。

【生活习性】
**猎食习性**:主要以昆虫类为主食,如蚱蜢、白蚁、甲虫与蝎足目昆虫,偶尔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包括蜥蜴、鸟类、啮齿类和小型蛇类。
**狩猎方式**:通常从高处行动,如从明显的栖木或悬停于空中10至50米高度。

【鸣叫特征】
黄眼隼通常在非繁殖季节或远离巢穴时保持安静。受到威胁或恐惧时发出“kwee-kwee”声音,极度兴奋时则发出尖锐响亮的“kwaa-waa-wueh-wueeh-wueeh”。在同类互动中可能会快速重复短促的“kek”声,沟通时发出柔和的“kew”声或类似的声音。

【繁殖习性】
- **繁殖季节**:撒哈拉以南的主要地区繁殖季节通常从7月至次年2月;在东非则从1月至11月,繁殖高发期集中在4月至5月;而索马里一般则是4月至6月。
- **选址筑巢**:黄眼隼在多颗树洞及旧巢址中筑巢,有时也会选择高压电线杆等人为设施。
- **蛋与幼鸟**:通常每窝产2至7枚卵,颜色通常为白色或奶油色并带有棕色斑点。孵化期为22至23天。雌性承担孵化的主要责任,幼鸟在第30至34天开始第一次飞行,还需要依靠父母26至30天。

【外型辨识】
- 肯尼亚亚种(*arthuri*),分布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北部地区。
- 索马里亚种(*fieldi*),分布在埃塞俄里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北部。
- 指名亚种(*rupicoloides*),主要生活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赞比亚等南部非洲的多个边境省份及南非的一些移民区。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名录下,同时也被列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中。尽管正面临逐年上升的人类干扰,例如与灌木土地清理及电力塔建设为契机的栖息地转换,但总体上种群基本稳定。

【地理分布】
黄眼隼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东部的开阔地带,包括半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及其他开放环境。其分布范围从海平面至2150米之间,主要集中在800至1800米的高度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