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 食蝠隼
食蝠隼

食蝠隼

英文名:Bat Falcon

学名:Falco rufigularis

【简介】
食蝠隼(学名:Falco rufigularis),一种隼形目隼科的猛禽,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常见于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从低地到海拔2000米的山区森林。

【外形特征】
食蝠隼身材娇小,雄性体长23至27厘米,体重110至150克,翼展51至58厘米;雌性体长27至30厘米,体重177至242克,翼展65至67厘米。整个上体为蓝黑色,喉部和颈部前部为白色或橙黄色,胸部黑色并带有白色细纹,腹部和大腿为橙色,翅膀和尾巴则呈现黑色并带有白色或灰色细致条纹以及白或橙色的尖端。虹膜深棕色,眼周环和蜡膜为亮黄色,脚部橙黄色。

【生活习性】
食蝠隼偏好森林边缘和半开阔地带的高树,栖息于热带雨林的边缘和开阔林地,并常见于城市中林间空地附近。它们以黄昏和黎明时分捕食蝙蝠、小鸟、昆虫等小型动物而闻名。栖息于高树上,通过俯冲方式从空中俯冲捕猎。

【鸣叫特征】
独处时安静,但在繁殖季节时特别喧闹,发出快速尖锐的“kee-kee-kee”或“kew-kew-kew”叫声,用于觅食时也会有变化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2月到6月,筑巢于树洞、鹦鹉或者啄木鸟的旧巢中,有时也会选择悬崖。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约为30天,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孵化工作,孵化后雏鸟依赖双亲大约35至40天,但完全独立可能需要12周或更长时间。

【保护状况】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ver3.1——无危(LC),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中。

【地理分布】
其分布广泛,从墨西哥北部延伸到阿根廷东北部,包括特立尼达岛,也存在于巴西的圣卡塔琳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