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 马岛隼
马岛隼

马岛隼

英文名:Malagasy Kestrel

学名:Falco newtoni

【简介】
马岛隼(Falco newtoni)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一种小型猛禽。其命名来源于英国鸟类学家Edward Newton,学名Falco newtoni使它得名。

【外形特征】
该种的体长约30厘米,翼展180-195毫米(雄性)到203毫米(雌性)。雄性马岛隼体重112-118克,雌性可达128克。马岛隼拥有两种色型,其中约80%为浅色型,头部和脖子为红灰色,下有黑色的“胡须”样标记延续至左右喉部。背部和翼覆羽为栗褐色带斑点,尾上覆羽灰白带黑斑点,尾部灰带6-7条黑色细横纹,所有覆羽端部白色。另一约占20%的比例是深色型,脸部呈现更红的色调。雏鸟的外观类似雌鸟,但羽毛边缘偏黄,间格条纹更多。

【生活习性】
马岛隼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岛的开阔草地、沼泽、农田、城镇及村庄周边、甚至在建筑物檐下筑巢。它们处于拂晓前或黄昏后活跃状态,捕捉昆虫和细小的脊椎动物。巢址选择多样,包括采石场、建筑、悬崖、树木断枝和旧巢穴。

【鸣叫特征】
马岛隼发出尖锐的高频叫声,通常表现为'iitsi'或反复的“ki ky ki ky”。

【繁殖习性】
马岛隼的繁殖季节通常从9月至11月,一般选择在9月开始产卵,平均一窝产卵4-6枚,蛋色多为红橙色,偶尔带少许暗斑。卵直径约为33-39.4毫米×27.4-30.5毫米,单一重量在14.3克左右。雌鸟主要负责孵化,约需27-29天,雄鸟承担约80%觅食职责。幼鸟约在24天内离巢,但仍需持续约一个月喂养,至少到44-45天后才完全离巢。

【外型辨识】
该种的体长约30厘米,翼展180-195毫米(雄性)到203毫米(雌性)。雄性马岛隼体重112-118克,雌性可达128克。马岛隼拥有两种色型,其中约80%为浅色型,头部和脖子为红灰色,下有黑色的“胡须”样标记延续至左右喉部。背部和翼覆羽为栗褐色带斑点,尾上覆羽灰白带黑斑点,尾部灰带6-7条黑色细横纹,所有覆羽端部白色。另一约占20%的比例是深色型,脸部呈现更红的色调。雏鸟的外观类似雌鸟,但羽毛边缘偏黄,间格条纹更多。

【物种区别】
马岛隼与塞舌尔隼关系紧密,据学者Ysabeau和Del Hoyo估计,它们可能是在上百年前面临环境变化演变分支。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马岛隼现属无危(LC),但在塞舌尔群岛的亚种仍被列为CITES I受保护物种。其在马达加斯加的种群数估计1982年约3万至6万对;不过,阿尔达布拉群岛的种群数已大幅减少,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约100对下降至15-20对,现存个体不足50。

【地理分布】
马岛隼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及其周边,包括各种人类居住边缘,除热带雨林外,其他开放地域均有生活。同时,在印度洋的几个小岛群落也有分布,比如塞舌尔群岛的格兰德特雷以及科摩罗群岛的安树昂;但分布于阿尔达布拉群岛的种群数目少,濒危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