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隼形目 > 隼科 > 隼属 > 灰头隼
灰头隼

灰头隼

英文名:Dickinson's Kestrel

学名:Falco dickinsoni

【简介】
灰头隼(Falco dickinsoni)是隼科、隼属的一种小型猛禽,其命名为纪念英国医生兼传教士John Dickinson,他采集了该物种的模式标本。灰头隼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东部的草原、开阔林地和棕榈树附近,尤其喜欢Miombo森林和靠近水源的沼泽地带。

【外形特征】
成年灰头隼体长27-30厘米,翼展61-68厘米,体重约167-246克。整体以深灰色为主,头部和臀部颜色较浅,尾羽带有黑色条纹和明显的亚端带。翼下有条纹,喙呈暗灰色,眼圈和脚为黄色,眼珠为棕色。幼鸟的羽毛为灰褐色,带有白色条纹,头部和臀部不如成鸟突出。偶尔也有棕黄色的羽毛变异个体。

【生活习性】
灰头隼多栖息在草原和林地边缘,偏好Miombo森林和棕榈树水域附近的开阔地带。其食谱以昆虫为主,特别是蚱蜢;此外,也会捕食蜥蜴、两栖动物、鸟类、果蝠、小型哺乳动物和蛇。多次被火冲出的小型动物是它们的重要猎物。该物种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大多数为留鸟,少数有季节性迁徙习性。

【鸣叫特征】
主要保持沉默,但在巢穴附近会发出类似“kee-kee-kee”的急促鸣叫,提醒同伴或召唤幼鸟进食,幼鸟会回应类似“kai kai kai”的柔和鸣叫。

【繁殖习性】
筑巢于枯死的棕榈树冠或猴面包树洞,雌鸟承担孵化任务大约30天,每窝产卵1-4枚。雏鸟在33-35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灰头隼与其他小型猛禽区别在于头部和臀部带有更明显的浅灰色,羽毛内在深色尽头有着丰富的绛色斑点。这种特征在灰头隼中比较明显,与灰隼及烟色隼相比,容易辨别。

【保护状况】
灰头隼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在某些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如马拉维的Vwaza Marsh生态区和Liwonde国家公园,种群数量较为稳定。该物种虽然未濒危(IUCN评估等级为无危),但局部区域仍在经历森林砍伐导致的筑巢地丧失问题。因此提示相关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地理分布】
灰头隼分布广泛,在安哥拉至肯尼亚中部、东至莫桑比克北部的区域都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