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镰翅鸡属 > 镰翅鸡
镰翅鸡

镰翅鸡

英文名:Siberian Grouse

学名:Falcipennis falcipennis

【简介】
镰翅鸡,又称镰树鸡,属于鸡形目雉科镰翅鸡属。该鸟体型中等偏大,雄鸟和雌鸟的外观有所不同。

【外形特征】
镰翅鸡的体型介于32至41厘米之间,体重通常为600至700克。雄鸟通体橄榄褐色,下体白色并带有黑斑,喉部黑色边缘包裹着红色裸皮,眼上方有一片红色裸皮。雌鸟体色较淡,腹部出现棕色斑点,缺乏雄鸟的鲜艳面部标记。

【生活习性】
镰翅鸡栖息于阴湿的针叶林中,特别是以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林区。它们是留鸟,不做迁徙,但在季节转变时会有有限的垂直移动。主要食物包括针叶树的嫩枝、浆果、花蕾及各种昆虫。

【鸣叫特征】
雄鸟在繁殖期会展示其特有的求偶行为,通过尾部展示、接地跳动和发出拖长的呼噜声等方式吸引雌鸟。

【繁殖习性】
镰翅鸡每年4月下旬至7月为繁殖期。筑巢行为通常在低矮灌木丛中,巢卵数量大约为6到10枚,孵化过程由雌鸟单独承担,孵化期约23至24天。新生幼雏不久后便能随母鸟外出觅食活动。

【外型辨识】
镰翅鸡的显著特征是质地强韧、呈镰刀状的初级飞羽。

【物种区别】
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但体型相近。

【保护状况】
镰翅鸡被列为近危物种。已被列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实验室和野生动物研究机构均未发现该种的标本或报告,表明它在中国的野外种群可能已经消失。

【地理分布】
镰翅鸡主要分布在远东俄罗斯,包括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萨哈林岛。历史上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下游及小兴安岭地区也有踪迹,但目前在中国已经难以觅得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