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欧普锥尾鹦鹉属 > 橙额鹦哥
橙额鹦哥

橙额鹦哥

英文名:Orange-fronted Parakeet

学名:Eupsittula canicularis

【简介】
橙额鹦哥(学名:Eupsittula canicularis),亦称橙额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欧普锥尾鹦鹉属的一种鸟类。常见于中美洲热带低地的半开放地带,如零星树木散布的区域、林地,甚至城镇和郊区。

【外形特征】
橙额鹦哥体型相对较小,尾羽长且尖。男女幼鸟的羽毛颜色较为相似,主要识别特征为鲜艳的橙色前额以及环绕眼睛的淡黄色眼环。鸟体呈绿色,胸部和腹部带有黄绿色色调,翅膀内侧覆羽略显黄绿色,前额有红色斑纹延伸至眼睛附近。头顶为金黄色,背下方两侧带有红羽,翅膀的飞羽外侧则呈现蓝紫色。喙部为浅蓝灰色,尖端黑色,虹膜则为红色,幼鸟虹膜颜色较浅。雌鸟略小,头部和鸟喙更窄。

【生活习性】
橙额鹦哥偏爱热带低地半开放环境,包括散落树木及林地。通常以小群体或成对活动。它们广泛活动,既能适应自然环境,也能在人类居住区中生存。

【鸣叫特征】
飞行时发出尖锐高音的‘creeh creeh’或者低沉的刺耳声音,停栖时叫声中伴随着“叽叽喳喳”的声音。

【繁殖习性】
橙额鹦哥在墨西哥及萨尔瓦多的繁殖季节通常为1月至5月,在哥斯达黎加则为旱季。它们筑巢于鼻白蚁活动的树洞中。有时也会自行挖掘,或者利用旧啄木鸟巢穴或自然裂缝。每窝产卵3至5枚,卵的尺寸约为27.5毫米×20.9毫米。孵化期由雌鸟单独承担,可持续30天左右,雏鸟在孵出后大约六周左右才能离巢。

【外型辨识】
橙额鹦哥以显著的橙色前额和淡黄色的眼环为其主要识别特征。

【保护状况】
IUCN未对其状态进行评估,橙额鹦哥也不在CITES或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之中。

【地理分布】
橙额鹦哥分布于中美洲地区,涵盖从墨西哥西部至哥斯达黎加西部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