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巧织雀
英文名:Long-tailed Widowbird
学名:Euplectes progne
【简介】
长尾巧织雀(学名:Euplectes progne),是织雀科巧织雀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以其长尾和美丽的黑橙相间颜色闻名,存在于非洲东部至中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长尾巧织雀全身大约分为1到71厘米,其中繁殖期雄性的尾部长达约41厘米。其繁殖期雄鸟黑色的羽毛、红白相间的肩饰以及长达尾部的特点使之在同类中辨识度极高。
【生活习性】
长尾巧织雀主要栖息在山地短草生境中,通常不超过海拔2800米。它们偏好短草环境,尤其是在肯尼亚和南非。在非繁殖季节,这些鸟类通常以群体形式活动,只会独立觅食。在日常生活中,它们也会捕食蜘蛛、甲虫、蚜虫等多种节肢动物。
【鸣叫特征】
长尾巧织雀的鸣叫声特征包括飞行中的高音重复发声“twi-twi-twi-twi-zizizizi”,以及从栖息树木上发出的‘weezle weezle’声。此外,它们还会发出系列劈啪声响作为互动声,还有效的警戒声音“tseek tseek”。
【繁殖习性】
长尾巧织雀是一夫多妻制。雄性通过展示其醒目的长尾和飞行中独特的鸣叫为自己吸引雌鸟。繁殖期为11月至1月(对于肯尼亚)和10月至6月在南非。每个雄性可以拥有最多五个配偶,每个雌鸟通常会在雄鸟保持领地的区域内的矮草丛中建造栖所于领地中。雌鸟单独筑巢,伴有圆顶形状,入口一侧打开。鸟巢通常低于50厘米,每个巢可能会含有2-3个蛋,孵化期大约为12-14天,由雌鸟单独孵化,雏鸟大约维持17天。
【外型辨识】
繁殖期雄鸟明显的长尾和翅膀上橙红色的肩点是其最显著外观特征,使之很容易同其他同属物种区分开。雌鸟全年保持褐色条纹外观,栖息中与其他种类鸟类也有区分,主要是根据其特有的翼部图案和领地内长尾雄鸟。
【保护状况】
对于长尾巧织雀的研究揭示了雌性鸟选择更具有长尾的雄性繁殖伴侣的习性。这一特征产生了对性选择进化的丰富讨论。如今,长尾巧织雀被IUCN列为(无危)(LC),并受一定保护。
【地理分布】
长尾巧织雀遍布非洲东部至中南部,包括肯尼亚高地、安哥拉、刚果(金)南部、赞比亚、博茨瓦纳、南非、斯威士兰和莱索托。此外,该物种也在南非沿海草地和中部高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