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织雀科 > 巧织雀属 > 橙巧织雀
橙巧织雀

橙巧织雀

英文名:Northern Red Bishop

学名:Euplectes franciscanus

【简介】
橙巧织雀(学名:Euplectes franciscanus),属雀形目织雀科巧织雀属的小型鸟类。

【外形特征】
橙巧织雀体长约11厘米,体重12至22克。繁殖季节雄鸟表现为鲜艳的对比色:头部、颈胸部及肩膀至背部、尾上覆羽为亮红色,前额、脸颊和耳羽为黑色,其尾巴为棕色,并被红色尾上覆羽遮挡。翅膀呈深棕色,边缘较浅。非繁殖季节及雌鸟体色为淡褐色和白色相间,有暗色条纹,与歌雀形态相似。幼鸟羽毛接近雌鸟,但更换羽翼前会有较宽的白色边缘。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栖息于广阔的草地、作物田地以及季节性泛滥区。主要以草籽和昆虫为食,尤其偏爱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这类型的小型鸟类通常形成大群生活,并会与同样以种子为食的其他鸟类如金丝雀和蜡嘴雀共同栖息。

【鸣叫特征】
橙巧织雀鸣叫声独特,由细薄的尖锐叫声组成,随后是粗糙的“zee-zee-zee”哼声和嘶嘶声;飞行时会发出轻脆的“哒哒”声,呼叫同伴时会发出尖锐的“tsip”声,在警戒时则会发出“chak”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冈比亚和塞内加尔的8月至11月,马里和象牙海岸的5月至10月,加纳的7月至9月,多哥的6月至7月,以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相应时间段内。橙巧织雀采取一雄多雌制,雄鸟首先通过展示飞行吸引雌鸟。巢由雄鸟搭建,为一个具有侧入口的球状建置,内部会用草花进行衬托,并用草茎支撑搭建在距离地面1至2米的位置。每窝产卵2至4枚,雌鸟独立完成孵化育雏工作,育雏期从13到16天。

【外型辨识】
相较于其他巧织雀种类,如黑翼巧织雀体型较小,喙短;与黄冠巧织雀相比,红色则更为显眼,而胸部条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繁殖季节雄鸟连续的红色下巴是区别红巧织雀的显著特征。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将其列为低关注(LC)物种。

【地理分布】
橙巧织雀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地区,从西非到中非以及东非,包括毛里塔尼亚南部、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几内亚、马里南部、利比里亚北部、布基纳法索、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并且在西印度群岛如波多黎各、马提尼克等地方也有它们的引进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