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织雀科 > 巧织雀属 > 黄巧织雀
黄巧织雀

黄巧织雀

英文名:Yellow Bishop

学名:Euplectes capensis

【简介】
黄巧织雀,又称Cape bishop、Cape widow或yellow-rumped widow,属于织雀科巧织雀属。它们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

【外形特征】
黄巧织雀体长约15厘米,体型健壮。雄鸟在繁殖季节全身呈黑色,带有黄色的下背、臀部和肩部斑块,翼羽边缘为棕色。其喙短小而厚实,呈锥形。尾巴相对较短,头部有短小的冠羽。在非繁殖季节,雄鸟的黑色羽毛被重纹淡褐色取代,喙色变淡,但黄色的肩部和臀部斑块依然可见。雌鸟整体呈重纹棕色,缺乏明显的色彩对比。幼鸟和雌鸟在野外较难辨认,且与几种主教鸟、寡妇鸟的雌鸟及幼鸟以及其他雀科鸟类相似。

【生活习性】
黄巧织雀栖息于湿润植被区域,包括南非的灌木丛、潮湿草地和蕨类覆盖的山谷。它们主要以种子、谷物和部分昆虫为食。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如喀麦隆为11月,埃塞俄比亚为7月至10月,刚果民主共和国则从7月至11月。雄鸟采用一雄多雌的繁殖策略,通常与3至4只雌鸟配对。

【鸣叫特征】
黄巧织雀的叫声包括连续的‘zeet zeet zeet’声,雄鸟在飞行时还会发出尖锐的‘zzzzzt’声。喀麦隆西南部孤立亚种会发出不同的鸣声,以干燥颤音开始,随后是‘swit-err,swit-err’声。

【繁殖习性】
黄巧织雀在繁殖期采用一雄多雌的繁殖策略,通常与3至4只雌鸟配对。雌鸟将产卵2至4枚,卵的颜色和斑点模式多样,平均尺寸为21.3×15毫米。幼鸟主要通过反刍喂养,出壳后在巢内居住16至20天。

雄鸟通过独特的飞行展示吸引雌鸟,即“蜂鸣飞行”,同时结合翅膀拍打与歌声。雄鸟建造呈穹顶状的巢,由草条构成,巢口侧面。雌鸟用草籽内部装饰巢穴,通常位于地面以上0.5至1.5米的草丛或小灌木中,有时会发现羊绒等异物。雌鸟主要承担孵卵,持续约13至16天。

【外型辨识】
繁殖季节,雄鸟与雌鸟及幼鸟在外形上差异显著,黄色肩部和臀部斑块是最显眼的特征。非繁殖季节,雄鸟的这些部位的黄色便成为区分它们与雌鸟的关键。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黄巧织雀被IUCN认定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黄巧织雀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