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巧织雀
英文名:Red-collared Widowbird
学名:Euplectes ardens
【简介】
红领巧织雀(学名:Euplectes ardens)属于雀形目织雀科巧织雀属的一种鸟类。雄鸟在繁殖季节有黑色羽毛和红色颈环,非繁殖季节则呈现较为单调的褐色外观。雌鸟和非繁殖期雄鸟缺乏醒目的红色颈环。
【外形特征】
红领巧织雀的雄性体长约25-30厘米,体重为15.6-25.5克;雌性体长约12-13厘米,体重13.1-21.5克。繁殖季节时,雄鸟全身几乎被黑色羽毛覆盖,只在颈部有狭窄的红色颈环。非繁殖期雄鸟和雌鸟具暗棕色上体,淡色下体,伴有黄色眉纹。雄鸟尾羽平均长度可达22.8厘米。
【生活习性】
红领巧织雀常居于非洲西部和南部的各种开阔或植被覆盖环境,包括草地、灌木丛、高草丛、耕作区及森林地带的开阔地。它们主要以草籽、小浆果和昆虫为食,在地面上觅食。
【鸣叫特征】
红领巧织雀的鸣叫声尖锐,一般为持续或短促的chisisisisi-chisisisisi-chisisisisi序列,以及多样的嘶嘶声和咔哒声。
【繁殖习性】
红领巧织雀繁殖季节从十月持续到次年的五月。雄鸟会在其领地内建立由3至22个巢构成的巢区,并通过展示尾羽进行求偶。雌鸟自行构筑巢穴,使用细长的草编织而成,内部填充草穗。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为12-15天,喂养约14-17天后幼鸟即可离巢独立。
【外型辨识】
红领巧织雀主要通过雄鸟红色颈环进行识别,这一颈环的颜色和宽度在不同个体间有所变异。繁殖季节时,雄鸟全身几乎被黑色羽毛覆盖,只在颈部有狭窄的红色颈环;非繁殖期则呈现较为单调的褐色外观。
【物种区别】
红领巧织雀与红颈巧织雀曾被视为同一物种,但如今已确认它们各自是独立的物种。红领巧织雀主要通过雄鸟红色颈环进行识别,这一颈环的颜色和宽度在不同个体间有所变异。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红领巧织雀为非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红领巧织雀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和南部的草原及灌木丛地带,具体包括塞拉利昂至乌干达,南至南非的各个开阔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