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长颈鸫科 > 长颈鸫属 > 白眉长颈鸫
白眉长颈鸫

白眉长颈鸫

英文名:Rail-babbler

学名:Eupetes macrocerus

【简介】
白眉长颈鸫(英文名:Rail-babbler,学名:Eupetes macrocerus)属雀形目长颈鸫科。该鸟种以其明显的白色眉纹和柱状栖息习性为特征。主要栖息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等地的低地和山脚森林中。

【外形特征】
白眉长颈鸫体态轻盈,长约28至30厘米,体重在66至72克之间。拥有显著的长颈和长腿,主羽以暖棕色为主。脸部具有独特的布丁色彩,包括黑色、白色、黄色、橙色和锈红色等。最为显著的是位于眼睛前方的宽白眉纹,该线条从脸部延伸到脖子侧面,周边由黑色条纹环绕着,连接其鼻基部至眼眶下方,使得色泽更加丰富和立体。此外,颈部还有醒目的蓝皮斑块,与棕色的头顶和栗红色后颈彼此辉映,而在上体部分逐渐变为了红褐色和铜棕色。翅膀和尾巴保持着这种色调,边缘带有一抹细腻的金色色泽。腹部为灰褐色,标志着其独特的橙褐色下体特征。

【生活习性】
白眉长颈鸫主要栖息在密闭树冠下的原始森林和被砍伐的森林,偏好底层植被丰富及宽阔的地面环境。它们活动范围从低地直至1300米的山脚地带,主要靠捕食昆虫维生,包括蝉和甲虫,也偶尔捕食蜘蛛。在搜索食物时,通常在地面行走,对于地面临时的扰动反应往往选择快速奔跑以逃避不便捕捉。

【鸣叫特征】
其叫声包括一种为代表的长而单调哨音;其他包括一段类似蛙鸣般的'goink'声,或许被用作警示信号。

【繁殖习性】
该物种于1月或2月期间进入繁殖季节。巢造型为浅杯状,位置通常在地表约30厘米高的落叶下,由植物纤维构成。每个巢中通常会发现2枚白色的蛋,但无斑点。

【外型辨识】
与其他森林地栖鸟类相比,白眉长颈鸫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较长的脖颈、腿和喙形状,最明显标识之一便是眉纹,同时,它头部分色更深红,背部颜色更红,腹部则更偏赤褐色。这些特征显著地与其他种类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截至目前,白眉长颈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IUCN NT)。该物种在部分区域呈现出相对稀少或者相当常见的分布规律;而在塔曼纳加拉国家公园这个地区则是清晰且稀有。尽管它能够于次森林中生存,但低地原始森林仍在经历大规模砍伐过程,这无疑正对其种群构成威胁。

【地理分布】
白眉长颈鸫的自然地理分布限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以及一部分地区的群岛之上,尤其是出现在这些地区的低山和低地森林中。相较于在这些地点平均栖息的高度,更有别于分布在此范围内的区域,在被砍伐土地以及900米以下的低地区域更容易见到。此物种已标识为单型科Eupetidae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