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铜蓝仙鹟属 > 铜蓝鹟
铜蓝鹟

铜蓝鹟

英文名:Verditer Flycatcher

学名:Eumyias thalassinus

【简介】
铜蓝鹟是一种属雀形目鹟科铜蓝仙鹟属的鸟类,因其独特的青蓝色而闻名,主要以捕捉昆虫为食。该物种分布广泛,覆盖了亚洲的多个区域,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东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等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铜蓝鹟体长约为15-17厘米,体重在15-23克之间。雄鸟全身几乎被鲜艳的绿蓝或天蓝色彩覆盖,头部颜色更为鲜艳,尤其是额头和喉部。翅膀和尾部呈现亮钴蓝色,飞行时可见其内部烟熏色或深色线条。眼先及颏为中心的部位呈丝绒黑色,尾下覆羽尖端较淡。雌鸟整体颜色较雄鸟深暗,眼先淡灰,颏和上喉有细微的灰斑点。幼鸟主要为灰色,带有褐色斑点。

【生活习性】
铜蓝鹟多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的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也包括人工林和农田边缘,群体行为不一,可能单独或成对活动。它们活跃地在空中捕食飞行昆虫,也会在树木和灌木的枝叶间觅食。以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及部分植物的浆果为食。

【鸣叫特征】
铜蓝鹟的鸣叫声悦耳动听,但具体描述内容未在原文中提及。

【繁殖习性】
铜蓝鹟的繁殖期通常在五月到七月。它们通常将巢筑在树洞、废弃房屋的墙上或树干的洞与裂隙里,多用绿苔藓、细根和草茎等材料构成一个杯状巢,巢内铺设更细的须根和苔藓。每窝产卵3到5枚,卵呈现白色带暗色斑点,大小约17-22毫米×13.8-16毫米。孵化和育雏工作由双亲共同承担。

【外型辨识】
铜蓝鹟在外观上与纯蓝仙鹟有一定相似性,但可通过较短的喙和更深的绿色来加以区分。其独特的蓝色羽毛并非色素着色所致,而是源自羽毛物理结构的特殊散射光线方式。

【物种区别】
铜蓝鹟在外观上与纯蓝仙鹟有一定相似性,但可通过较短的喙和更深的绿色来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尽管它们在部分地区数量较为普通,但因羽色极美,鸣声悦耳,曾被大量捕捉用于笼养观赏,对其自然种群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目前该物种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建议控制非法捕猎,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维持其种群的可持续性。

【地理分布】
铜蓝鹟的自然分布范围较广,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各地,直至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在中国的部分省份内,例如云南、贵州等地,铜蓝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