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仙鹟
英文名:Nilgiri Flycatcher
学名:Eumyias albicaudatus
【地理分布】
印度仙鹟,学名为Eumyias albicaudatus,属于雀形目鹟科铜蓝仙鹟属的鸟类。该鸟类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南部的高海拔森林地带,尤其在尼尔吉里斯山脉、帕尔尼山、阿纳伊马拉伊山、布拉马吉里山、巴巴布丹山和比利吉里兰加山等区域,海拔高度通常在1200米以上。
【外形特征】
雄鸟全身呈现深钢蓝色,额头带有紫蓝色,面部与黑眼纹形成对比鲜明的外观。雌鸟的外貌则表现为上半身暗棕色,下半身暗灰色。尾巴中间的两片羽毛为蓝色,其他部分为深棕色边缘带蓝色,外侧尾羽基部带有白色,通常难以察觉。翅膀的颜色为深棕色,边缘处有蓝色细边。幼鸟呈深棕色,喉部和胸部有奶油色斑点,它们的喙和腿均为黑色,虹膜颜色为深棕色。
【鸣叫特征】
印度仙鹟的鸣唱由一系列丰富的颤音构成,与黑白领鸲的叫声相近。日常叫声是柔和的轻微啾啾声,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栖息于南印度的高海拔森林环境中。印度仙鹟擅长从栖木上起飞猎捕昆虫,捕食后重新回到栖息位置。它们通常在林下层活动,有时也会出现在树冠顶部。其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繁殖习性】
印度仙鹟的繁殖季节持续时间为3月至6月,繁殖高峰期大约在4月。它们偏好在土岸的洞穴或者树洞中筑巢,时常还会利用木质结构的人居地点如房屋檐下或桥梁结构中搭建巢穴。巢呈杯状,外部覆盖着苔藓和地衣以及羽毛,内部使用简单的材料如羽毛进行衬垫。每个巢通常产卵2至3个,蛋壳颜色为奶油棕色,宽端密集带有斑点。
【外型辨识】
雄性个体的显著特征是其深蓝色身体,雌性则为灰褐色,这两种颜色的鲜明对比使这种鸟类较容易识别。与类似的铜蓝鹟相比,印度仙鹟的颜色更加深沉,脸部颜色对比也不那么强烈。
【保护状况】
印度仙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物种(LC),反映了其相对稳定和广泛分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