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白鹮
英文名:American White Ibis
学名:Eudocimus albus
【简介】
美洲白鹮(Eudocimus albus),又称American White Ibis,属于鹈形目鹮科美洲鹮属的一种中型涉禽。它们栖息于美国东南部、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北部沿海地带。
【外形特征】
成年美洲白鹮体长56-68厘米,体重750-1050克,翼展为97厘米。它们的羽毛几乎完全为白色,喙和腿部则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幼鸟的羽毛多呈棕色,腹部和臀部为白色,且喙与腿的颜色比成鸟更暗,而虹膜通常为红色或红褐色。
【生活习性】
美洲白鹮主要活动于淡水及咸水湿地,包括河口、盐沼、稻田、沼泽、以及湖泊等地。它们偏好以小型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淡水蟹类为食,亦会捕食小鱼和其他小型爬行动物。觅食常在白天展开,它们通过将长喙插入泥水寻找食物。
【繁殖习性】
美洲白鹮成对繁殖,营巢行为主要于春季在灌丛或树木的枝条上进行。雌鸟负责选择筑巢地点,雄鸟则提供筑巢材料。通常每窝产卵1-5枚,通常为2-3枚,孵化期约21天,亲鸟共同照顾雏鸟。幼鸟在最初的三周内生存率较低,但总体存活率可达到37%-83%之间。
【外型辨识】
美洲白鹮最大的区别标志是其全身洁白的羽毛与红褐色的喙和腿,容易与深色鹮属物种相区分。成鸟鲜红的喙和腿及其弯曲独特的特征,更为显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美洲白鹮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美洲白鹮分布范围包括从美国东南部至南美洲北部沿海地区,以及加勒比海周边岛屿。繁殖季节在北美洲,主要活动于弗吉尼亚至佛罗里达州,与墨西哥和中美洲海岸线,并延伸至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北部区域。在非繁殖季节,则其范围可能向内陆扩展,最北可达弗吉尼亚州,最西至东德州。
环境污染物如甲基汞对于美洲白鹮的繁殖及行为带来了影响。此鸟类活动地球遍布南北美洲,尤其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北部海域沿岸,数量庞大,是美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有价值且易见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