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梅花雀科 > 鹦雀属 > 红耳鹦雀
红耳鹦雀

红耳鹦雀

英文名:Red-eared Parrotfinch

学名:Erythrura coloria

【简介】
红耳鹦雀(学名:Erythrura coloria),隶属梅花雀科鹦雀属,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山区。该鸟类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亮眼之处:臀部和上尾覆羽为明亮红色,脸部蓝色并带有醒目的红色新月形标记,其从眼后延伸至喉咙侧面。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的头部至背部呈绿色,额头和头部侧面为蓝色,耳羽后方和颈部侧面有大型红色新月状斑纹。臀部、上尾覆羽边缘及棕褐色尾羽部分呈现红色,下巴、喉咙和下体则为绿色。虹膜为棕色,眼圈深灰色,喙呈黑色,脚部则为粉色至棕色。雌鸟的特征与雄鸟相仿,但蓝色和红色较少。幼鸟的上体呈绿色,臀部、上尾覆羽和尾部为暗红褐色,下体呈淡绿色,脸部为蓝绿色,喙则为黄色且上缘呈黑色。

【鸣叫特征】
红耳鹦雀的鸣叫包括高调重复的“tik”音,短促而尖锐的“prrrt”音,以及连续的“tik-tik-tik-tik”颤音。

【生活习性】
该鸟类活动于山地森林以及边缘地带,包括次生林、灌木丛、草丛,棕榈丛以及稠密的植被和草坪中,海拔高度在1000米到2250米之间。它们的食物以草籽为主,如羊茅、猫尾草、燕麦等,也包括果实和小昆虫。红耳鹦雀主要在地上或低矮植被觅食,有时也到林冠中采食种子,经常在枯枝附近取食,大多单独或小群体行动。

【繁殖习性】
红耳鹦雀繁殖期主要在1月到4月,而圈养观察中的数据表明,雌鸟产卵一至三颗,孵化期约14天,雏鸟除了裸体外,还具有粉黄色皮肤和蓝色乳突等特征。孵化后21至23天,幼鸟可以离巢,但这期间会有两到三周的哺乳期,羽毛更换长达3到4个月。

【外型辨识】
红耳鹦雀与菲律宾短尾鹦鹉相比,后者具有钩状红色喙而与之明显不同。红耳鹦雀作为鸟群中的一员,由于具有高音调且低调的叫声,在自然环境中较难被察觉。

【保护状况】
红耳鹦雀的保护评估为无危状态(IUCN:LC),虽然其分布范围确实较小,且仅在棉兰老岛及东维萨亚斯地区,种群数量适宜,分布点较局限。作为菲律宾棉兰老岛的特有种,如果受到外部威胁可能也会给种群带来负面影响。

【地理分布】
红耳鹦雀分布于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