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八色鸫
英文名:Graceful Pitta
学名:Erythropitta venusta
【简介】
黑冠八色鸫(学名:Erythropitta venusta),是雀形目八色鸫科红胸八色鸫属的一种鸟类,别称黑头八色鸫。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岛山区,活动范围约41,100平方千米。
【外形特征】
体长约18厘米。头部呈黑色带有紫红色调,眼眉为明亮的天蓝色;上体、翅膀、喉部及胸部呈暗褐色,并带有紫色光泽,上翼覆羽边缘微蓝;尾部颜色偏暗褐色;下胸至腹部为鲜红色;虹膜为深棕色;喙为黑色;脚趾为紫色或淡蓝色。性别相似。幼鸟全身暗褐色,眼眉淡黄,虹膜灰,喙尖红,脚趾粉灰。
【鸣叫特征】
鸣叫声低沉哀婉,哨声持续约1.3至2秒,音调保持恒定。
【生活习性】
栖息于400至1400米高的湿润暗森林,偏好溪谷和茂密的下层植被环境。在地面觅食,以昆虫、小蜗牛、蠕虫、种子等为食。
【繁殖习性】
第一个筑巢记录发生在五月,推测繁殖季节为5月至7月,也可能早至2月或晚至10月。巢筑于距地面约60厘米处,呈圆顶状,由枯叶、竹叶、细根、腐纤维和苔藓构成。每窝产2至3枚蛋,蛋壳呈哑光的奶油色,带有浅棕与深棕斑点,直径约23×19毫米。
【外型辨识】
独特的色彩组合和特定栖息地选择使其区别于其他八色鸫。幼鸟与成鸟在颜色上有显著差异。
【保护状况】
黑冠八色鸫自1931年便受法律保护。由于空气枪猎杀与陷阱的威胁,其保护状态被评定为易危(IUCN:VU)。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蒙塔纳山区。黑冠八色鸫是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种,全球活动范围约为71,5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