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摩鹿加八色鸫
英文名:South Moluccan Pitta
学名:Erythropitta rubrinucha
【简介】
南摩鹿加八色鸫(学名:Erythropitta rubrinucha),又被称为南摩鹿加八色鸫鸟,属于雀形目八色鸫科。它们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的布鲁岛和斯兰岛。
【外形特征】
该种成鸟体长一般为16至18厘米,平均重量约55克。其头部为一种暗红棕色,带有不明显的蓝色冠纹和红色的颈背斑块,上体羽毛呈橄榄绿色,略显暗淡。翅膀和尾部呈现石板蓝色,并且肩部有小白斑点。胸部为石板蓝色,两侧泛绿,以一条黑褐色线条与深红色的腹部区分。幼鸟的颈部红色斑块偏橙色,并且虹膜偏淡,喙基部带有白色尖端。
【生活习性】
南摩鹿加八色鸫独自活动,在森林地面觅食或从低矮的树枝上发出鸣声。它们通常寻找低地森林、山脚下以及竹林覆盖区域作为栖居地。
【鸣叫特征】
其特有的鸣声很柔和,是一种双音节口哨声音:“waaaaaaaoop-aaaaaaww”,第一部分向上扬升,第二部分则下滑呈现悲伤的旋律。
【繁殖习性】
关于此鸟的繁殖情况研究报告指出,于布鲁岛早期的五月份时,人们发现有带有蛋的巢。此外在同年的十一月中旬,同一地区也发现了另一个带有两个蛋的巢。每个巢都呈现出球形设计,直径约为25厘米,位于距离地面大约1.5米的树干之间。底部由长达20厘米的树枝形成,直径为0.5厘米,而穹顶部分由更细的树枝、树叶及树皮共同构成,内层则用树叶做铺垫。
【外型辨识】
与其他红胸八色鸫相比,南摩鹿加八色鸫的蓝色冠纹宽且明显,头部呈较深棕色,耳朵区域的电蓝羽毛延伸,并且上体颜色更加暗绿,没有侧胸绿和喉部纹理。相比较E. inspeculata来说,则表现为上体绿色而非蓝色,冠纹更宽更大,蓝色耳朵羽毛更加显著,并且胸蓝色更宽更淡,呈现灰白色的喉咙而非黑色,头冠颜色更深。
【物种区别】
无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名单评估,南摩鹿加八色鸫的状况为无危(LC)。尽管如此,该物种的栖息地限制使其面临农业扩张和选择性伐木的实际威胁。而笼鸟贸易活动下的非法捕猎也成为潜在的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
南摩鹿加八色鸫仅限于摩鹿加群岛中的地区,其中包括布鲁岛(分布在布鲁岛山区的特有种区域,8300平方公里)和斯兰岛(分布在印尼斯兰岛的19000平方公里特有种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