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顶红鹟
英文名:Chestnut-capped Flycatcher
学名:Erythrocercus mccallii
【简介】
学名:Erythrocercus mccallii
英文名:Chestnut-capped Flycatcher
栗顶红鹟属于雀形目红鹟科红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多个国家。
【外形特征】
体型约为10厘米,重6至8克。前额至头顶中央均为亮栗色,伴有淡黄色细纹;后冠至颈背和肩部为鼠灰色;腰部带有灰棕色,臀部为皮黄,尾部几乎为深栗色;翅膀上覆羽为背部的颜色,边缘带有赤褐色;初级飞羽为暗棕色,边缘为暖黄色;面颊至胸部为豆沙色,侧面略带灰色;腹部和两胁为白色,尾下覆羽则为浅黄色。虹膜呈红色。上颚为深棕色,下颚为淡角质色。腿脚为棕色或棕色偏肉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常绿或落叶林,以及湿润的山林与沼泽地带,常见于树冠层和树下灌木丛中。以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例如蚂蚁、白蚁、甲虫、蚱蜢、蝉、蜘蛛和蛾类等。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并以频繁的跳跃与尾巴扫荡方式捕捉昆虫。
【鸣叫特征】
栗顶红鹟的鸣叫声音包括一系列起伏的高音短句,如“pit pit pit-pit-pit pit-ptit-ptilililililili”或“ptit ptit-ptit-ptit ptilululululu”,领地支配时表现出几乎不停息的歌唱。觅食时的幼鸟则会发出连续的尖细叫声,接触音则为柔和的“it”或“chip”声,在觅食群体中偶尔会融入短暂且无旋律的嘈杂声音中。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特性尚未提供具体信息。
【外型辨识】
该物种具有独特的红褐色脸庞、帽状的头冠和红色的小尖顶,以及红褐色的臀部和尾羽。体型特征包括亮栗色前额至头顶中央、鼠灰色后冠至颈背和肩部、灰棕色腰部、皮黄色臀部及深栗色尾部。
【物种区别】
与非洲蓝鹟和非洲冠纹鹟有显著区别,头部和尾部颜色更为独特,且其鸣叫也有显著区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的保护状态在IUCN最新分类中尚未确定。
【地理分布】
其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乌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