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顶雀百灵
英文名:Ashy-crowned Sparrow-Lark
学名:Eremopterix griseus
【简介】
灰顶雀百灵(学名:Eremopterix griseus),是雀形目百灵科雀百灵属的小型鸣禽。该物种主要栖息于南亚平原,分布范围自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延伸至斯里兰卡,西至印度河流域,东至阿萨姆邦,以及中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
【外形特征】
灰顶雀百灵体重约16.0克,体长约11至12厘米。雄鸟头部和腹部为棕黑色,颈部有一个白斑,灰色冠和苍白灰色的上体和翅膀。雌鸟上体为白灰棕色,胸部淡黄色,腹部白色。幼鸟外观与雌鸟相似,但肩羽和翼覆羽边缘有白色。
【生活习性】
灰顶雀百灵偏好干燥开阔地带,如草原、半沙漠或有散落植被的沙漠区域,栖息地高度不超过1000米。主要的食物包括草籽、嫩芽以及昆虫类(如蚱蜢和小甲虫)。该物种在地面觅食,亦会在空中振翅时发出鸣叫。
【鸣叫特征】
灰顶雀百灵的鸣叫主要在高空飞行时由雄鸟进行,特点是快速重复的短音节,伴有忧郁的拉长哨音。鸣叫情境包括空中展示、地面静止或将要起飞时。
【繁殖习性】
灰顶雀百灵的繁殖季节大致从2月持续至9月,期间可能有两次繁殖。雄鸟会在高空展示飞行,并伴有鸣叫来吸引雌鸟。巢穴通常建筑在地面较隐蔽的位置,由石头、土块或灌木下的细草、根须、毛发或羽毛构成。雌鸟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期为13至14天。此后,双亲共同哺育雏鸟至其能够独立飞行。
【外型辨识】
雄鸟可以凭借灰黑色的头部与黑顶雀百灵区别开来;雌鸟辨识度稍低,幼鸟则类似雌鸟,但肩羽和翼覆羽边缘有白色,种间差异主要体现为栖息地的区别[1]。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灰顶雀百灵的保护状况评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灰顶雀百灵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这种物种在南亚次大陆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多数生态环境中均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