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孤莺
英文名:Rufous-crowned Eremomela
学名:Eremomela badiceps
【简介】
褐冠孤莺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孤莺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区。其体型小巧,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8.8至11.5克。
【外形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额头至颈背呈栗色,一条黑色带纹穿过眼周和耳羽;上体灰,翼上覆羽为深灰褐色且边缘泛灰黄,尾羽为黑褐色;下巴和喉咙为白色,上胸部有黑色宽带,腹部为奶油白色,两侧和胁部则为灰色。眼睛深棕色,喙和腿分别呈现黑色和粉红棕色。两性特征相似。幼鸟上体呈橄榄绿色,头顶微染肉桂棕色,下体淡黄色,胁部灰色,胸带可能较淡或缺失。亚种fantiensis腹部为奶白或淡黄色;而latukae 亚种则冠羽的栗色较暗淡且在颈背延伸较少。
【鸣叫特征】
褐冠孤莺的鸣叫是交替出现的一系列尖锐高音和较低音乐音,有时会形成短促的颤音模式。觅食时,该鸟会发出柔和的“tititu tititu”接触声和短促的干颤音。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地森林的树梢,尤其偏好森林边缘、次生林、再生林、画廊森林及咖啡林。偶尔也会出现在村庄附近的小树林中。这些鸟类通常结成喧闹的小群,在20米以上的树冠层活动,偶尔会下降至中间层次。它们主要以毛虫、蚂蚁、白蚁和小甲虫为食,偶尔也吃蜘蛛、浆果和种子。一般定居,领域性强,可能为合作繁殖者。
【繁殖习性】
这种鸟类具有领域性,可能是合作繁殖者。普通读者可理解这一描述为,它们在繁殖季节里,可能共同筑巢和照料幼鸟。
【外型辨识】
与特氏孤莺的识别特征有所不同,特氏孤莺的红帽较小,胸带也并不显著。幼鸟的颜色与成鸟有明显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分类,褐冠孤莺目前处于“无危”(Least Concern)状态。
【地理分布】
褐冠孤莺广泛分布在非洲中南部的热带雨林区域,包括阿拉伯半岛南部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区域。